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候鸟 2004-11-30 17:08

[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据福建之窗报道:<br>!dX{'n!~Kf)jF.k6m
<br>.yW5x4IB5W#@2S6{
[厦门]首次发现数例HIV孕妇<br>
K`6Tqd <br>$OE4Ze@UR
--------------------------------------------------------------------------------<br>
n:UA | gPp 福建之窗www.66163.com2004-11-30<br>+xfhFx/}N
<br>u*xk5N P&R+` n"r
<br>G;\!f!w/D!G,c
<br>4udVXN5m ng"t
  本报讯 明天是第十七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运动的主题是“Woman,GirlsandHIV/AIDS”,我国卫生部确定为“关注妇女,抗击艾滋”。厦门艾滋病的感染情况和预防情况如何呢?记者昨日从厦门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厦门已发现数例孕妇艾滋病毒感染者。<br> S ^W1HLSh Pp&}J
  据厦门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一中昨日介绍,从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截止到2003年12月底,厦门市HIV感染者有37例,其中7例是AIDS病人。艾滋病的流行速度正逐年加快,2000至2003年四年间,厦门HIV感染者数是此前10年发现总数的2倍。今年截止到10月底,厦门市又报告病例数比去年翻了一番,且首次发现数例HIV孕妇分娩。从近年来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人群来看,厦门市艾滋病毒传染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艾滋病疫情形势日益严峻。<br>;F9C{Fa l
<br>
,qd;{y&l'l!_6[   据介绍,目前厦门市艾滋病流行呈现四个特点。HIV/AIDS病例近年来迅速增加;艾滋病毒传染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多种传播途径并存。厦门市疾控中心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厦门市HIV/AIDS病例的可疑传播途径以性接触途径为主(62.16%),其次是输血途径(8.11%)。这一特点与国内其它省份以血液传染不同。第三个特点是感染者以外来流动人口为主,在厦门发现的HIV感染者中,外来流动人口所占的比例高达89.15%。最后一个特点是被拘留、收容、劳教、强制戒毒、服刑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占了相当的比例。<br>:m#KNmm@p+C8z
<br>Fh3hH*q
  厦门官方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今年5月初,厦门市成立了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厦门市第一医院被指定为厦门艾滋病及其机会XG染的定点治疗医院。<br>#e$o4F"}Wrv;H#I u
<br>lv2{g.fz7F$Z
  据厦门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林春平介绍,目前厦门第一医院正积极筹建“防艾”专用病房,这个病房有望明年初投入使用。<br>
,S8A&x+L4l}2w_%U <br>
I~'d1L7a^ 相关链接<br>!}I7jY,uB,cvNt)a
<br>
_+X@ k*C5? HIV/AIDS<br>y5]Q {p1n4O-z
<br>4oB,z3C|'ZG$U/Pj{
  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中文名称是艾滋病。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br> U;WN]wh%e4mq
<br>Z d*uko _,Z7]
<br>
\{#d~ XK <br>([ka-i ?
<br>1CPcMp9V{%O"K F
<br>
+X4y'}ER4x _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本贴已被 候鸟 于 2004-11-30 21:35:20 修改过]</font></p>

候鸟 2004-11-30 21:48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艾滋病--就近在眼前</b><br>
\wvZ S6[ <br>
5YP RC%o%g;aNsa2u'v)R 不要以为“与我无关”,因为“艾滋病”的传染趋势已从过去所谓的“高危人群”正在向普通人群扩散,这就意味着,它极有可能在未来的什么时候,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些人身上被感染了~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彻底了解“艾滋病”是怎么回事?是怎么被感染的?应该怎样有效防止受感染等等这些与人民生活切实相关的知识,为此,我建议版主暂时将这个帖子固顶一段时间,让我们在这里开辟一个了解“艾滋病”的园地,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br>
-q}6P$D5nM <br> vJL/IktGx:m
从这里开始,候鸟将尽可能的转些相关的科学的知识、新闻报道等与艾滋病有关的内容进来,欢迎大伙来参与讨论!<br>
"o,f5rfM+T2nV <br>
'iH }P `*lp-F}1o"N ——————————————————————<br>
c.ff2Qq 候鸟作为医药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有义务在自己的周围,尽力所能的进行相关的科普宣传,希望得到大伙的支持,谢谢关注!<br>`j}"e;v4p
<br>6m W*e`Vx~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本贴已被 候鸟 于 2004-11-30 22:32:26 修改过]</font></p>

候鸟 2004-11-30 22:04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艾滋病”?</b><br>4SBVu|a5L8]!?
<br>20世纪80年代初期,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的病名——艾滋病(AIDS),人们对它很陌生,也很惊奇。这是一种什么病呢?它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译名,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种病毒引起人类细胞名免疫功能损害、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病菌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其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并具有波及地区广泛的特点。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AIDS的传播无国界、种族与男女老幼之分,已成为肆虐全球的疾病。 <br>尽管许多国家花费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但至今还没有研究出具有特效的治愈该病药物和疫苗。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是世界上公认的不治之症,也是世界性公共卫生的大难题。虽然如此,艾滋病仍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对人类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艾滋病病人自身死亡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死亡之前很有可能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其它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被确诊得愈晚,传染给其它人的可能性就愈大,可能被传染的人也就愈多,给他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预防艾滋病的重点在于普及防护的基本知识,采取防护措施、控制流行、制止蔓延,已是当务之急。<br>/Z'b1]CZ
<br>
X7X"JY._W$NI*] <br>
@&MXJ z\F$]7b$a~,j <br>
/qJ5z#rEW9b 艾滋病是英文名称AIDS的译音,也有的书上以爱滋病字样出现,于是有人望文生义,认为这是由于爱而滋生的一种疾病。不管这种解释是否有它的合理性,艾滋病的全名是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缩写为AIDS。A代表Acquired(获得性),即后天获得的,而不是先天遗传的;I代表Immune(免疫),指对疾病的抵抗力;D代表Deficiency(缺陷),即不足;S代表Syndrome(综合征),意为一种疾病的多种症状和体征。<br>#qD7{ Q'c%gVa$f1{
<br>/N*WAB0SJ{B~
  总之,艾滋病的正确定义应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br>R$tPE-o
<br>K#Ho Bn&i
<br>
j)owRP Jw*c-T!} <br>gN,mW H*Nk
简单的可以这样理解:<br>
7ub*M;ri c&y AIDS的中文名字就叫“艾滋病”;<br>
"Lbf qc HIV就是艾滋病病毒。<br>(Xvg8cq8]${5J
--候鸟注<br>Nl2Ru L:K#q-fc
<br>(ey~_o6C2o
<br>
E K#G5W7ifW+JhSu <br>s lT v;M.?_J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本贴已被 候鸟 于 2004-11-30 22:44:06 修改过]</font></p>

候鸟 2004-11-30 22:16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艾滋病十条基本知识</b><br>'zW^ kM MF)~'qe
--转自新华社<br>f$FE%W,o
<br>x9VX6X@e!|Q]&}
<br>
8k f-USL4A3Ie0`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br>
rpd&}6OTw#a/D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br>8_\r{szhw
<br>
%yg t _0g-G;B   3.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br>3Q9^ J4V4S3X1y9X`
<br>-OAc6[;b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br>~GA(Ee c i
<br>#bl0^^oIj7J(^ij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br>
S ]0t"yu[ <br>
AJ!j8f'j-K i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br>v2E/G/i2{6{F(W$EZ
<br>5R+J1G;Ku%^#DD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br>h j/W2PWVs4F
<br>
O1X_Ck"dS-K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br>
'{ K%F T6o <br>
g] ~!wmBg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内容。   <br> zI9?q;| L%|mU9{J
<br>{.p)n4R~ Wkw e+^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br>
w1@$f/[k C z,T <br>f h#n1r1O$P6{q
<br>
?s hv;O -----————————————————————————————————<br>
^ B7{*v*Ily,r 以上这“艾滋病十条基本知识”是三年前的认识水平,由于近来科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社会现状发生的某些改变,有些情况已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关内容转在以下帖子里,敬请关注)

候鸟 2004-11-30 22:28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艾滋病的相关知识</b><br>3g)qd*g_"YCq
<br>'P-X`Fw;pCm5E7a,_
  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在我国已是客观存在。随之而起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其患者的歧视。其实,艾滋病的传染性很弱,且有一定的传播途径,一般工作和学习上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感染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无症状,他们需要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学习。因此,维护艾滋病感染者的正当权义,是我们对艾滋病感染者起码的关爱。<br>
Tb"QhIYq+k{ | <br>对于家庭成员的日常接触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国外做了许多研究。在英国,检测了感染艾滋病夫妻的另一方,只要注意使用避孕套的,没有一例被感染。因此说日常接触不会被感染的。<br> yhN5q$a]
<br>B_E-J D
  感染了艾滋病的家人需要亲属的关爱。一般表示关怀和爱心的举动,例如:交谈、握手、拥抱、甚至亲吻、都不会传染HIV。请多以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关心,别让患病成员感到孤立无援,甚或被遗弃。关怀受感染者的家人,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她积极地生活。家人的鼓励和爱护,通常都是患病者最重要的精神支住。若未经患病成员同意,应为其保守秘密。当家庭中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要协助患者安排适当的照顾或治疗,减少患病者的精神压力。<br>5x9k4S0B'D w2{R8}
<br>:I @1b`;v}
但是,为了预防感染,作为与感染者接触最密切的亲属,也一定要了解有关艾滋病的防护知识,防止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如果患病人是自己的配偶,那么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要正确地选取用优质的避孕套,这可大大减低传染的机会。为患病成员护理伤口或接触其血液时,都要先戴好胶手套。护理结束后,将手套丢弃。<br>
jC_(dBcy <br>$Z.H;s Y9?.Q
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只要使用了我国医疗费用报销的规章中允许报销的药物种类和医疗费用,就可以与普通病人一样,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医疗费用。<br>
b&u.ca@1{8D0m5z <br>
9t&K;KK)z1P$n 妇女在什么情况下应考虑接受HIV抗体检测?<br>
-MzbVl~'g uWc1o <br>7O"Dqnf#z1bG-?
  任何妇女如果自己曾经有多性伴或静脉吸毒历史;其性伴已感染HIV;其性伴有静脉吸毒历史;均应接受HIV抗体检测。在高感染区,地方行政部门规定检测。在下列情况下,怀疑自己会受到HIV感染的妇女应进行检测:<br>
!Use Oe8[ <br>
&^USG#\J{   ①考虑结婚或决定与**建立持久的关系。<br>4T%S]-as:C~7]:b$Dd
<br>;nVwDg
  ②考虑生育问题。<br>
t w _(Ah)}Sk;M4c ~ <br>
m`]]9\Wd   ②希望确定某些症状是否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br>
Q;p Q4R&P,V <br>
{ h&O [k|0y-V.\   性病与艾滋病的关系?<br>5hQVD^6E W h8Z1h
<br>Sl@3WD"W3c j@
  性病和艾滋病存在密切关系。性病可以促进艾滋病的传播,性病的存在大大增加感染HIV的可能性,原因如下:<br>6_(dp3c-n/VG_
<br>
8}%?']un1[ kF   ①患上性病将破坏上皮细胞的连续性。如梅毒、软下疳、生殖器疱疹使生殖器溃疡、糜烂为HIV入血达到淋巴细胞创造了条件。<br>:ef0ZMdT'F-DJ|
<br>fn8z6Z T;u
  ②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滴虫性**炎等使局部发生炎症,可增加免疫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在感染部位的聚集;使HIV的靶细胞增多,增加性病患者对HIV的易感性。<br>
hr`#j]%J3gR| <br>
4}1W"e)n9p(@   ③性病引起的炎性反应和病损部位的渗出液增强HIV经生殖器分泌物的排放,因而使同时感染了性病和HIV的患者更具传染性。<br>
{KAm:u <br>;O5]d8BcF`!]+q
  ④患有性病将使感染HIV的危险性增加1.5—18.2倍。<br>
x%N8j*H+o:{Ff,zR <br>9E/P7LW"Bm0x}R
  ⑤治疗性病可以有效的控制艾滋病。治疗性病能减少生殖道分泌物HIV含量从而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br>
.b%[ NDdvyg <br>
!q |vu"j!`@ <br>']#FB rt
<br>
x:_O t$_KV+o

候鸟 2004-11-30 22:50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艾滋病的症状及诊断</b><br>+k;Zp F1GU
<br>
}%yh _*x 根据艾滋病的发展情况,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br>1、急性期感染 约有70%的感染者在感染后2—6周出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或流感样的急性症状,有喉痛、发热、疲劳、肌肉痛、关节痛、盗汗、腹泻、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出现斑丘疹、荨麻疹等,10%以上的病人找不到原因,症状将持续2周,尔后进入无症状期。开始感染上HIV时,HIV抗体检验常常是阴性的,一直到三个月或半年后才呈阳性反应。 <br>C"E#typ,Q
<br>2、早期 即艾滋病潜伏期,又称“无症状期”。也有部分病人没有急性期表现。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与健康人无明显区别,此期可以持续6个月至10年以上。尔后进入艾滋病前期。 <br>
-z"D"zt Gem9[ <br>3、中期 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期,亦称“艾滋病前期”。此期病人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开始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持续3个月以上发热,体温在38℃以上;腹泻时轻时重,水样便或脓血便,甚则伴有食物残渣;消瘦,3个月左右体重减轻10%以上;厌食、恶心,肝脾肿大,夜间盗汗,口腔黏膜白斑病,带状疱疹,沙门奴卡菌症,口腔及其它部位有念珠菌病、脓疱疹等各种各样的感染疾病。 <br>
;z'Ji|p9B r rm <br>4、晚期 为真正的艾滋病期。此期病人出现全身症状,如卡氏肺囊虫性肺炎、隐球菌肺炎、结核、巨细胞病毒、隐孢子虫病、弓形体病、溃疡、乙肝、脑炎,以及继发肿瘤。主要是卡波西肉瘤、淋巴瘤,表现为神经症状如痴呆、脊髓病、末梢神经病而找不到原因。出现以上症状时,已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因体力消耗而极度虚弱、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从而导致死亡。 <br>
@Crv1\;H/Q <br>
^XfL r

候鸟 2004-11-30 23:05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传染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b><br>,Q9n(jq"Zf-Tr*\?
<br>1.血液传播 通过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制品或血液(包括卖血球、血浆者在内),使艾滋病病毒直接进入健康人体内。 <br>!y-No|%_7s \(_k+`8l
<br>2.静脉吸毒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这种传播方式主要高发于静脉吸毒人群中。 <br>
Qp Vj,K <br>3.母婴传播 又称“垂直传播”。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能通过胎盘将HIV直接传染给胎儿,通过产道和产后哺乳也能感染新生儿。 <br>4C-yUl I}
<br>4.性接触 同性或异性间的性接触。艾滋病病人或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健康人发生性行为(不仅包括**、肛交、口交,而且包括口腔黏膜破损时深吻等),通过体液将病毒传染给健康人。 <br>8Nh]u3V_x![
<br>5.其它途径 如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器官做移植手术,或使用HIV感染者的**作为供体,进行人工授精,则会感染上艾滋病,或手术中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手术器械,也可将病毒带入体内。与艾滋病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JC、监狱看守、理发师、殡葬人员等,如果皮肤有破损时,不慎接触艾滋病病毒,也有可能被感染。 <br>gi ak\$]3CK
<br>
I$`0r%}k ————————————————————————————————————————————<br>n+G,P*G[IX:u
据其它相关研究还发现有少数“不明原因或途径”的传播,机率较小。<br>
L^2M$]6KV1b&Q --候鸟注。<br>} bV D6R~P
<br>9Q7S]KW

候鸟 2004-11-30 23:17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还有某些意外感染途径也必须引起注意:</b><br>;F5Uv9W,I+d(qY
<br>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不要与他人共用一些个人护理用品,比如男士的剃须刀、女士的化妆用具等--这些都极有可能成为传播的用具(当然,其中必须有人是VIH的携带者);<br>
Zn8]`1E:b;t <br>4T[4SM#C(` xy
其它的还有-常见有以下四种情况。 <br>
2S]+V9Ep3m L$tI hqD <br>(1)马路游医传染: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有一些无证牙科人员摆摊设点,他们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用的器械从不严格消毒,一把钳子多人共享。如果他给一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拔完牙,接着再给其它人拔牙或镶牙,后者很容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br>
bU!\ U ] W/Sx <br>(2)马路剃头刮脸传染:近几年来,马路理发随处可见。有些过往行人经常光顾这些“马路天使”,又剃头又刮脸。殊不知,这些理发刮脸从业人员使用的刀剪只管使用不管消毒,谁能担保前来剃头刮脸者没有艾滋病感染者?这些刀具一旦刮破了艾滋病病人的脸,很可能会将可怕的病毒传染给他人。 <br>
aB!@ gpb3R <br>(3)马路扎耳朵眼传染:一些爱美的年轻女性为了图快捷和节省钱,喜欢在马路地摊上扎耳朵眼。这些地摊从业人员多数不是专业医务工作者,扎耳朵眼所用的器具从不严格消毒,极可能促使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br>$gdmi4zil
<br>(4)马路修脚传染:有些修脚师傅在马路边摆一个小凳,铺上一块白布就给他人修脚。修脚用的刀具从不消毒,一把刀子给这个修了再给那个修。倘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其它人共享同一把刀修脚挖鸡眼,健康者有可能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br>*a;|d]hL9l T(Y(?
<br>
JD0m-gyyg#D ~ <br>
T0aX_Z fOqr,g

候鸟 2004-11-30 23:33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当然,艾滋病也不是那么无限的可怕,只要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艾滋病还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传播和预防的!</b><br>
]Eop-~!Nk$I6W <br>
"Xpj%w? [o 下面的专题开始,我们就来谈谈<b>对艾滋病认识的误区</b>:<br>fs,je1Sb7gF_
<br>$^s,CDM2p]
㈠艾滋病恐惧症的四种类型:<br>
x-c^zT2zt <br>kv1f$R GQRt)DW
<br>'l1pa;}!R6ol
呵呵,先举个例子给大家看看:<br>
8zl X&N c"wd;E 湖南省一男青年在其兄长的陪同下,专程乘机到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求诊。    <br>:d;b-jxu;l_W
该青年先前有过一次不洁**史,并且感染了淋病,出现了小便困难、低热等症状。由此,他怀疑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他述说了事情经过,便迫不及待地连问:“医生,艾滋病有药医吗?我会不会被隔离?"    后来的检验结果显示,他并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他惶恐的眼神告诉我,又是一位艾滋病恐惧症患者。<br>3I O6bC*T s
<br>/y~[3Z\`
--资料来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br>
%a k8ltQ*c0@5SL <br>B3AH8of}+W
————————————————————————————————————————————<br>k-yW(^%gEo/t2PPl
根据临床实践中遇到的病例,可以大概分为四大类型:    <br>)K{xdXW"q6b9y,}
焦虑型:六神无主,坐卧不安,食不香甜,惊慌多梦,肉跳心惊,虚汗淋淋,悔前怕后,喜欢拿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对号入座。    <br>
?$J \,~@8f 忧郁型:神情呆滞,少言不语,独行独往、疏远亲朋,茶饭不思,夜深不眠,时刻注意身体的任何变化,蚊叮虫咬出一个疹子就怀疑自己艾滋病病发。    <br>
b+d/b\e j(Y 惊惧型:生活节奏乱了套,无心向学,舍弃工作,举止失常,疑神疑鬼,乱求医,乱问药,不讲道理,艾滋病抗体、抗原确认检查了一次又一次,既怕阳性,却又怀疑阴性,疑换错了名、换错了血样。    <br>;~Rmib V)\Q5ek
绝望型:不相信科学,不相信检查结果,自己认定已患上艾滋病无疑。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意识强烈,易走极端,不是离家出走,就是准备**了却余生,更有人声言报复社会,把病传给他人。    <br>
zn!V!m4Q 从心理学上说,这四类型都是心理障碍,有些患者更具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必要时须请心理医生给予诊治。不过,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可通过下列途径给予纠正:首先,要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不要断章取义,捕风捉影,正确认识自己身上的症状及表现,切莫样样对号入座;其次,定期到确认单位(不是初筛单位)作相应检查,如得到确认单位否定意见,即可排除感染的可能。<br>
_k3DC-z0z7m;L <br>
R'B.v2T!IL!\'UT~#l ----转自《南方日报》<br>
[ Z Rq,c;T <br>UW&j+X Q5kK*Nf@
——————————————————————————————————————<br>
mb"F C&B,R,b;x U 候鸟编注:由于社会道德的沦丧,假与空的公害,在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上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致使HIV携带者及艾滋病病人深受其害,还使人们在认识艾滋病传播途径上产生了误区、甚至无端猜疑(自己或他人);另外,有必要让大家知道一点非常重要的知识,那就是:<br>/y,D'f eC.~$^$f
如果需要去检测是否感染了VIH,一定要到指定的正规医院去检查,千万不要去一般的名目众多的什么“性病门诊部”或者其它什么非正规的医院,并且在初检被检出“阳性”时,也不必惊慌,因为初筛是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的,必须得到复检确认--因为,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有不少病例(临床病例)在初筛为“阳性”后,经复检被排除的病例也是有的--这是因为目前的“生物测验”手段上的一些必然局限性所致,这不仅是在艾滋病的检测方面如此,就是一般的细菌“生测法”上也普遍存在(了解“生测法”的人一般可以理解,因候鸟的工作性质与之有关),举个典型例子给大家参考:比如我们在日常检验某药品的“生物学指标”的时候,对某些“致病菌”的检测结果之结论上,只能用“检出或者未检出”这样的字样,而不能以我们通常的“有或者没有”这样的字样来出报告的--这,正是居于科学规范的原理。<br>7h,EtQ|tZ N
<br>
yI OD5Zl <p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本贴已被 候鸟 于 2004-11-30 23:53:39 修改过]</font></p>

小排骨 2004-12-1 00:04

Re:

顶了再说

候鸟 2004-12-1 00:48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对艾滋病认识的误区-续㈡</b><br>
B#[ C&cNa\!JZ <br>1、性乱的误导 不少人对我说:“我永远不会得艾滋病,‘不**、不卖淫’,哪会染上艾滋病”。言外之意:得艾滋病的人都有不良行为。换句话说:他们(患病者)不是好人,因为不“正经”才染上这种见不得人的“肮脏病”……为此,弄得HIV/AIDS病人抬不起头来! <br>*Z;UTf!uh,T
<br>
\ N:^a5RPlX3k? --事实并非如此,如上面的帖子所述,艾滋病的传播当中,性传播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事实上有许多“高发区”的艾滋病患者都是属于血液传播,是典型的受害者(候鸟注)<br>
CVp {xukzw7K <br>2、草木皆兵 由于人们对HIV/AIDS知识缺乏,对AIDS病人失去同情心。<br>
;R9r1aCd2V[;wW 如某县一对农民夫妇因卖血感染了艾滋病,女的病死,村上没人敢去他家抬棺材,甚至连说话也不敢,看到他(男的)就跑,因跑得过快绊倒了,就在地上爬,爬行嫌慢,就地打滚;他家周围的蔬菜烂在地里;麦子熟了也没人敢收割,怕吃了染上艾滋病。<br>[1wOXg L,m ~
<br>
] F sQ_$DS(V F#|%E 3、可怕的恐艾症 社会上竟然有人听到“艾滋病”三个字就会快步走开;对有关宣传预防艾滋病的资料不敢拿,也不敢看,若强行送他一份,他会骂着说:“这是坏人看的**东西……”,赶快撕碎扔掉……<br>({mz` ?y^1uz8D
<br> T$hhS Dp9[
分析上述现象,究其原因,是不能实事求是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过分强调性乱传播艾滋病,弄得人们把艾滋病与性乱画上了等号。这是极大的误导,不利于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实施,有碍于安定团结,伤害了HIV/AIDS病人及其亲属的感情。据作者所知,在中原地区,那些感染了HIV/AIDS的老实农民,90%的人不是由性传播的。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加大预防艾滋病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来抑制艾滋病的蔓延。 <br>
,WF9^\L(G --转自中国网

野孤鸿 2004-12-1 08:18

Re:

平时多注意点就没事了[em4]

野山鸡 2004-12-1 11:02

Re:

预防...

小排骨 2004-12-1 23:22

Re:

表示同情

候鸟 2004-12-1 23:28

回复:[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

<b>今晚的CCTV焦点访谈题目--安全套与艾滋病</b><br>
*K p6F |.E(?/@Zx~9a8sC <br>这是央视首次在主要黄金时间段播出的关于“安全套”与预防艾滋病的专题,说明ZF已在加强宣传“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力度,并且让公众认识到掌握起码的防护措施的必要性。<br>.Vf*\5B7[3B
<br>
r_3}5Go;Iu 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早已被国际公认是最有效、安全、简便的阻止艾滋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有利武器,希望公众有基本保障(自己与他人、**)的意识,是防止艾滋病扩散感染的有效途径!

野战军团 2004-12-6 00:14

Re:

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所做的宣传力度前所未有,很高兴ZF和国人们有这样的行动和认识。在这次宣传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深思 “ 不要以为“与我无关”,因为“艾滋病”的传染趋势已从过去所谓的“高危人群”正在向普通人群扩散,这就意味着,它极有可能在未来的什么时候,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些人身上被感染了~”<br>
Vq+wR*} W,Te 其实作为我们健康人来说,只要做到不吸毒和不进行不洁**就能避免百分之九十的感染几率了吧,而如果是其它途径例如献血,输血,移植,母婴等等,我们又该如何避免?我想作为普通公民而言只能双手合十祈祷那些医护人员尽职尽责罢了。<br>.O``c%y P"A
因此,我觉得国家大力宣传防范艾滋病没错,但更重要的是整顿社会风气和医疗责任体系,例如大力打击吸毒贩毒,扫黄打非,而不是以罚代刑,加大对医疗体系的责任监管,明确责任到人,而不是采集/输入了艾滋血液,却没人知情负责。我想这样的防范艾滋病效果会比满大街的发放安全套有用的多。 <br>z9D*V6z.i8r
当然,宣传科学的医学知识也是必须的,只是希望ZF不要只做表面文章<br>
u i$T4@.xv t|

野章鱼 2004-12-7 09:06

Re:

顶![emb6]

野99 2004-12-17 01:06

Re:

很有教育说服力啊<br>
k ~ R0Vi%L0^| 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请关注第十七个世界爱滋病日12月1日!(请固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