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之舞 2004-9-11 11:52
忆俞平伯
我的开始与平伯先生通信,大约是在一九四零年。抗日战争后期,鲁迅先生的遗族因生活困难,有出售先生留在北平藏书之议。风子见等几位受许广平先生之托,去北京劝阻并处理此事,顺便也访问了平伯先生,请他写了一张字,回沪后裱好挂在书房里。我看了非常羡慕,觉得实在是写得美极了,记得写的是临诸河南的《枯树赋》。就冒昧地寄了纸去,也要求照写一张,不久寄来了,果然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这是一个短卷,用的是染了色的宣纸。这正是我当时附庸风雅的一种表现,以为染了色的纸总显得更为古雅,其实是弄巧成拙了。这张字没有付校,夹在一本书里,历劫尚在,真是极大的幸事。原题“丁亥夏日,黄裳先生属临,即希正之。德清俞平伯”,下针“德清俞氏”朱文方印。此印后来亦未遗失,一九八三年平老寄赠《论诗词曲杂著》时,卷筒所铃仍是此印。 <br>
T\0[ h#L#^)? D:?e
<br> ?+IE
`w
也就是在这前后,平伯先生又寄来了他手写的《遥夜闺思引》,正与写《枯树赋》同时。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用可理版道林纸影印,用两束红绒线订成一册,别致而雅洁。用“仿绍兴本通鉴行格”纸写,版权叶题“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五月,再版景印共叁百册。自写遥夜闺思引第六本。著作者俞平伯,发行人暴春霆,承印者北平彩华印刷局。有著作权,不得翻印。定价国币拾贰万元”。“伍”、“再”、 “叁”、“拾贰”等字皆空出,别用铅字红印。我不嫌琐细抄下这些,实在因为这本小册子也已是罕见的珍本了。这是一首纪事抒情的五言长诗,但不易理解。 <br>rk
txZ%I Q$J
<br>7f8cIZi
诗现收入《俞平伯旧体诗钞》中,书前叶圣陶序中说:“抗战期间,他作了一首五言长诗《遥夜闺思引》寄到成都给我看,我看了不甚了了。后来在北京会面了,他把这首诗的本事告诉我,把各个段落给我指点,可是我还是不能说已经理解了。这就是差距。”连叶圣老还不甚了了,就无论我辈后生了。不过字写得实在美,真是风神绝世。我就是当做帖看的,虽然没有临习过,也自知不是写字的材料,自然也欣赏篇中的清词丽句,觉得真是一种享受。 <br>oK9Y9es3k(C;k
<br>
7SW9NN[J9k+t
从此,就经常有函札往来,平老也偶尔写示所作。检点旧藏,还剩下了两幅,除已印入我的《珠还集》的一首已辑入《诗钞》外,可补的佚诗还有六首: <br>
|,^p/~.Ll$_
<br>
-} QaV!o5nvE
“棠梨玉倚沁园开,一似晨妆梳洗才。雨甚风斜和粉泪,悄无蜂蝶过墙来。” <br>`z8Sj"p.v!JW
<br>,o:h0[:S [Ug
“三春花草转离忧,婪尾犹堪敌素秋。榴经红巾荷透水,合昏香满小庭幽。” <br>
6l.q#R#lJ
r yv
<br>
bL5z`DV1p
“南都城郭夕阳残,西望樵门指点间。向晚青连江上驿,居然重睹六朝山。(此记梦之作)” <br>dT"^(z_0E%V
<br>@?`7z1@"zx
“佳游多半凤城西,出郭应知往迹迷。桃瓣凋零新杏芯,夕阳含雨又凄凄。” <br>B-j*r/i%mFX1C
<br>
,Y8m:?-C6w
“落英无主任风飘,飘堕泥中色尚娇。重见红芳春烂熳,轻翻胡蝶恋花梢。” <br>
Y3c-~_8X$]
<br>8^U9HwPaj.G:A1p+t
“畸微名姓写春波,位久河桥眼倦搓。惆怅兰饶归未定,海云消息近如何。”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