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2005-5-25 12:35
行走西南之朗德与贵阳
<br>F(qu8J7r?@ XY
从镇远到凯里,将近四个小时。一路上山峦叠嶂,让我充分领略了贵州地无三尺平的特点。我特地留意了一下,路边的田畦大多是坡耕地,有的坡耕地的坡度我目测得有六七十度,一下大雨本就十分贫瘠的薄薄土层被雨水一冲,什么东西也留不住啊,越穷越耕,越耕越穷。而且受石灰岩山地的限制,田畦只能是见缝插针般地从石缝间挖出小小的一缕一丝,西南的农民真是不容易啊!<br>
n4@Z:lp8^/x|
要去朗德可以不进凯里,在快到凯里的一个叫三棵树的三岔口下车,然后在这等开往雷山的车,车子很多。从三棵树到朗德大约四十来分钟,七元,途中在路左侧小溪对面山坡上,有一个南花苗寨,从外观上来看,相当不错。我一直觉得象这种小镇、古镇和少数民族山寨并不一定要去那些旅游局定点的或是名气很大的,随便走进一个不知名的,说不定收获还更大呢。在朗德路口下车,几辆摩的围了上来,我看了下路标,到朗德上寨才1.2KM,而且是平坦宽阔的柏油路,那当然是走路上去啦。<br>B2Mu5g8g7r B
慢慢走了约二十分钟,到了寨子的第一个入口处,蜿蜒而上的田埂上每隔几米就横着一条**板凳,板凳上倒扣着小碗,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进寨酒了。看到入口处或坐或站的一群盛装苗女,我着实有些担心自己的酒量,呵呵,我闪先。沿着公路再往前走一百五十米,过一停车场,就可见另有一条石板路可进苗寨,入口处还有一横匾”朗德苗寨”,原来这才是正门啊。<br>
EA2r-| _ya
进了苗寨,沿着寨中鹅卵石小道边走边看。与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的房子一样,苗家也都是木制干栏式建筑。许多房子的二楼挂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棒子,为暗褐色的苗寨涂抹了一缕亮色。走到寨子中间的空地,已经有许多头戴牛角状银头冠、全身披挂银饰的盛装苗女在那儿了,空地的正中竖着根旗杆,周围摆着一圈桌椅,有个旅游团坐着等看演出。宏亮绵长的芦笙乐声响起,七八个黑衣苗人排成一列,正捧着芦笙绕着旗杆边走边吹奏。演奏了一会儿,周围苗女们纷纷进入场地跟着芦笙乐队以旗杆为圆心翩翩起舞,一时间银光闪闪,芦笙呜呜,场面颇为灿烂、壮观。<br>(Q&B$suvw-c
y-uR
不一会,芦笙停止演奏,场地中的苗女们如水银漫堤,向四方扩散,然后再提着各自的篮子,挤到游客面前开始售卖银饰、蜡染布或是布袋、手机袋什么的。由于游客不多,每个游客边上都围着好几个苗女。四五个苗女包围了我,她们的热情和光彩夺目、琳琅满目的货物,让我着实有些招架不足,只好边欣赏边后退,瞅个空当赶紧钻进小巷突出重围。看来之前的歌舞表演是她们售货的前奏,还沉浸在美妙歌舞中的游客们只好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