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 2005-6-9 09:42
野熊请进(在报上看到的FB地方挺不错的,现转贴下来)
<br>
"K\Y f+~
` |DtD
<font color="red"><b>藏匿在深山里的大船 </b></font><br>
[9@)uETyY)[
<br>
S1opQo
江西“船形屋”的显世,曾经引起国内传媒的报道,也引起古建筑研究专家的关注。时隔数年,这条深藏在连绵起伏的山坳里的“大船”,似乎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漠,在无声无息之中又沉入历史的海洋。开春之际,我带着朦胧的记忆,踏上了江西之旅,去寻找那条曾经在屏幕里看到过的大船。藏匿百年无人知一朝显露惊世人 <br>
E#A$I rj:^3uRyjQ
我的目的地是江西省黎川县华山垦殖场洲湖村,地处江西省东境的武夷山脉,毗邻福建省。距厚村乡7.5公里,村落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几年前,这里还鲜为人知,自从2001年村内发现大型船形古宅后,洲湖村的名声便由此远扬。 <br>
MDG+A3pF,D y[*e
去洲湖之前在黎川县城吃早点时,向当地人询问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黎川古城,谈话间得知,洲湖村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明清时期的大型古民居建筑群,还有一眼清澈恒温的天然温泉。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至今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生产的冲击,生态环境极其优良。老乡告诉我,去洲湖村每天只有傍晚一班车进入。性急的我只好先赶到厚村乡,顾了一辆“摩的”去了洲湖村。 <br>
b%V0HML5|St'd f:c
颠簸在这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心里早就想着那里的温泉了,颠散了的骨头架不去泡泡温泉,那可就白去了洲湖村。进了山村,扑面而来的是古朴的民风,村民们和善地向你打着招呼,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 <br>
{ps:E9XK `D
船形古宅坐落在村子的中央,房屋四周被高达6米的砖墙围着,远远看去犹如一个城堡,古宅除东面没有入口外,其余三面均有出入通道。在村民的指引下,我由北面的正门而入,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足有600平方米的大院,地面是由鹅卵石铺就的,平整且纹路清晰。院内没有江南古建筑中常见的花园水榭、楼台亭阁,看似简单,却给人一种宽阔大气之感。 <br>D-~-u0A#Cy
古宅实际上是一座“大夫第”,占地面积约十余亩,高大的照壁和星斗装饰的檐梁,历经百年风雨,仍是漆彩如新。整座房屋共有108间独立的房间,分三进四排,每排由长廊相连,开阔的36个天井均匀分布,使得个个房间光照明亮。门窗和梁柱浮雕无数,厅堂宽敞高大,可见房主当时的经济实力非同一般。在这高高的宅院里,我没有体会到古宅是个船形,只感觉到它很大。带着疑问的眼光询问村长,他笑着说:“那要到高处俯瞰,才能领略房子的全貌。”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爬上了村后的西山坡。往下,一艘深灰色的大船浮现眼前,仿佛停泊在港湾里的航空母舰,船首向东,甲板上前舱、后舱分列有序,数座古建筑簇拥在航母周围,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落。从内部的建筑结构和风格而言,和徽派建筑大同小异。但作为单幢民宅,如此宏大的规模和奇特的造型确属罕见,难怪被专家称为“江南一绝”。在现实中回忆在传说中游历 <br>
5w5i7qi4q({0c[
船屋建造年代是村民在修缮屋顶时发现的,梁柱上刻有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建造的字样,算算距今已有160年。 <br>1~A_1P@8V+FF_
追溯“大夫第”的历史,村里有许多传说,古宅的建造者是黄氏家族的富豪黄平安,其人原先是一个小商贩,由于精明能干,年轻的黄平安从贩卖皮油(乌枸子油)起家,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一名在黎川、光泽、福州、TW一路有20余家当铺的大商巨贾。发财后的黄平安为了夸富乡里,同时也为了在家乡置办一份永久的祖业,便请来了风水先生,在这四面环山的盆地里,以巨款择得这一风水宝地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极具豪奢的船形巨宅。 <br>
,a-r"mgV.WUi
房屋建成乔迁大喜之日,黄平安邀来四方达官显贵、邻里乡亲举办盛大的庆典仪式。当黄平安兴致勃勃正欲携夫人从头门进入新宅时,突然一阵怪风袭来,将他刚下轿的夫人裙角高高掀起。黄平安既惊又窘,心里顿生不祥之感,当即命人改换豪宅的门面。之后,黄平安因怪风之忌没有住进自己建造的别墅,就连他的六个儿子也很少在此居住,宅屋交由黄氏族人居住代管。如今,船屋历经数代沧桑,已成“无主”之宅。 <br>
vgF(^d*|o
听说,自黎川洲湖发现船形古建筑之后不久,在相邻的广昌县和南城县也发现了船形古宅。更有趣的是,南城县发现的船屋和洲湖村的船屋极其相像。船屋依山傍水而建,砖木结构,占地约十亩,房高六米以上,一进三厅,每厅三层,共108间。青砖灰瓦的房屋飞檐翘角,高处望去,船头、前舱、后舱、甲板、船篷皆有,真是惟妙惟肖。 <br>PRB)G~~8} h
我在传说和猜测声中仔细游览了这座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宅,它的建筑规模、设计格局、内部装饰、采光排水等,都体现出古代建筑设计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工匠们的心灵手巧。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和生活环境的优良,砌墙一律使用糯米饭掺和石灰垒砌,在墙的夹层中添上鹅卵石和泥浆,隔温性能良好,冬暖夏凉,且坚固无比。别具特色的红、绿、古三色游 <br>R2c Zs
{-hi
新中国成立后,船屋内曾经有二三十家居住,后大多居民家都因在外建新房而迁出。如今这座巨形古宅内的住户还不足10家,村民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久住生厌的老宅子,突然之间竟成了省内外乃至世上的罕见之物。一有外人来参观,宅内的居民总是欢欣鼓舞。对于古宅的保护,已经引起ZF部门的高度重视。 <br>4nW:o6j"~Jb8H
洲湖村里现今还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除船形屋这座“大夫第”外,还有早建于它的“大夫第”、“举人府第”、“黄氏宗祠”和“邹氏宗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曾常驻此地,闽、赣苏维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