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2006-11-19 08:24
秋行川西之石渠一日游
<br>$d!H;lM,uv!_HH7e
九月二十六日六点半,天还黑着,背着包走出旅馆,黑暗中传来阵阵狗吠声,还好车站就在对面,猛冲几步就进了车站。好几部车马达轰鸣着,分别开往康定、白玉和石渠,我赶紧上车,只剩下最后面两排有空位子了。坐到了倒数第二排,靠窗的是一个戴眼镜的红衣喇嘛。晨风从开着的车窗吹进来,我不由得打了几个喷嚏,喇嘛立即关切地把窗合上,真是好人。后来在路上为了方便我拍照,他又把靠窗的位置换给我,于是,一路上我每拍一张照片,就与他一起对着液晶屏分享,我说拍的好,他就点头,我说没拍好,他就摇头,僧俗双方的意见竟如此统一,呵呵。最后,又上来两个尼姑,有个尼姑还背着一个流鼻涕的小孩子,我连忙抓了一大把巧克力和糖果给那小孩子。环顾前后左右,都是红衣的喇嘛和尼姑,我被他们“包围”了。<br>
%a3y4s+bJ+Y h
出发了,向石渠这个四川最偏远,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城出发了。川西高寒草原沐浴在金色朝阳中,白色或是黑色的帐篷上升起淡蓝色的炊烟,牦牛、羊群、马儿,都低着头忙着吃闪着露珠的青草,黑色的长毛藏狗安静地趴着打盹,但一旦有异状,这些方头大脸的藏狗立即跃起,目露凶光,狂吠不已。草原上的藏民穿得很厚实,藏女多爱着红装,在蓝天绿草里格外显眼,当汽车从她们身边驶过,有时她们会远远向汽车挥手致意。许多藏女的脸上围掩得只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清澈的双眸比夜里的流星还要明亮!<br>
7q)UR!r X{kt
t*oi
十点到达玛尼干戈,这里是川藏公路和川青公路的交汇处,日渐繁华。来之前曾看到一篇文章,把玛尼干戈描绘得如同十九世纪的美国西部小镇般,可当我站在三岔口满心期待地四下张望,一个牛仔都没见着。车子沿着川青公路开向西北,我也暂时告别相伴了好几天的川藏公路。过了玛尼干戈,雀儿山刚劲雄伟的雪山就出现在车子的左边,山脚下卧着不知名的海子,两边山坡的草丛红艳艳的,青白色的小溪在草原上弯曲逶迤,极尽柔美,也许这里就是传说中的香巴拉吧!<br>w+V A#TN%h+uL
车子缓慢地在大山里盘旋而上,越过海子山垭口时,有藏民向车外抛撒风马,我也默诵着“奄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感谢观音菩萨保佑我的川西行平安顺利。到了竹庆乡,我的喇嘛旅伴久麦赤乃要下车了,他是竹庆佛学院的学生,我替他拍了两张照片,不知他现在是否收到了我寄去的照片?车子又开动了,久麦赤乃和那两个背小孩子的尼姑站在路边一直向我挥手,心中涌过一股暖流,也祝这些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扎西德勒。<br>
Q,yv"e8Xi
下午三点,终于到达石渠了,背着一大一小两个包走在海拔4200米的世界第一高城,暗自庆幸还好没什么高原反应。车站外的街道约有两百米长,这也是石渠最长的一条街道了。街道两旁没什么商店,石渠宾馆和扎溪卡宾馆都在这条街上。到扎溪卡宾馆问住宿,说是有个会议把房间全包下了,我听了面露失望之色。那藏族大姐见了,又想了下,说还有一间双人房,四十元的,是给参加会议的一个驾驶员预留的,但他说过不一定会来住,可以让我住,如果他来了,就和他一起住。而且,藏族大姐还告诉我,她们宾馆可以免费打长途电话,连国际都是免费的喔,哈,这倒赶上五星级宾馆的待遇了啊,就住这儿了。但这国际长途免费的扎溪卡宾馆,其他的条件实在一般,楼上楼下,居然没有一个水龙头,我问服务员大姐哪里可以洗手,她很快给我拿来一个沾着泥巴的塑料脸盆和一瓶热水,“洗吧,洗完了直接往楼下倒就行了。”<br>o5ce5w]%\b
用自己的水杯倒了水草草洗个手,脸是没法洗了,因为总觉得那脸盆用途很可疑。顶着下午四点高原强烈的阳光出门闲逛,几步路就走到了石渠县城中心的十字街头。站在街心向四个街口张望,四条街道都很短,尽头就是草原了。街上商店不多,行人稀少,这个川西北最偏远的小城其实就是川青公路在茫茫扎溪卡大草原的一个小小的驿站。<br>l3a,?khPi1oK^,`
七十年前,在张国焘错误路线指挥下的红四方面军被迫退却到了甘孜。张国焘看着**地图上从甘孜到青海玉树之间的一条细线,就计划带领红四方面军沿着这条细线继续向西退却。但当他派出探路的侦察员回来报告说,这条细线只是在川西大草原上的一条小路,而且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路,也没有人烟,即使是当时比较富足的喇嘛要走这条路,也要驮足粮食,边走甚至还得边采野果野菜补充,骑马走上整整四十八天才能到达玉树。张国焘这才作罢,否则许多历史也许会因此而改写。在那时,石渠、得荣、雅江这些川西的所谓县城,只是游牧的藏民们在特定节日的聚集地,几乎没有建筑物,一间小石屋或是两间草棚就是县ZF了,当时的**县长居然困苦到要靠编草鞋卖来谋生。光阴荏苒七十载,换了人间,如今石渠、玛尼干戈等座座新城已成为串起青海和四川之间漫漫长路上的一个个驿站了。<br>0U+Ty]E4Q
街心处一家小川菜馆外停着两辆花花绿绿的越野车,过去一打听,他们正是要去看玛尼堆墙的,但他们的车挤得满满当当了,连他们请的当地导游都只能踩着车后面的横杠上这么挂着。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劝导游戴个摩托车头盔,不然车子一跑起来,高原的秋风可是会“割人”的。导游问我住在哪里,说晚上回来后再来宾馆找我,车子缓缓开动了,挥手告别挂在车后的导游,但愿他一路“挂”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