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万里 2007-7-16 10:34
易中天对厦门的评价(转)
易中天对厦门的评价(转)
:n/Ynyhb"Oe
|9GQ _Z;?U
\/`
T/|#|F"`
的确,厦门确实是养老的好地方,却很难说是干事业的好地方。不少有志成就一番事业的年轻人来到厦门后,终于憋不住,又跑到深圳或别的什么地方去 平心而论,厦门人的事业心的确并不很强。他们眼界小,野心小,胆子小,气魄也小。心灵的半径,超不过厦门60平方公里的市区范围:考大学,厦大就行;找工作,白领就行;过日子,小康就行;做生意,有赚就行。厦门籍的大中专毕业生,最大的理想也就是回到厦门,找一份安定、体面、收入不太少的工作,很少有到世界或全国各地去独闯天下,成就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雄心壮志。甚至当年在填报志愿时,他们的父母首先考虑的也是能否留在或回到厦门,而不是事业上能否大有作为。总之,他们更多追求的是舒适感而不是成就感,更多眷恋的是小家庭而不是大事业,更为看重的是过日子而不是闯天下。
w|PW:f3B
因此,当厦门人自豪地宣布:“厦门是中国最好的地方”时,他无疑说出了一个事实,同时也不经意地暴露了自己的问题和缺点。试想,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最好”了,他还会有发展,还能有进取么? +t$z
Zbl5@T/{1X
6KS2g#N{.q^Uhf
实际上,厦门不如外地的地方多得很。
n2WC7f[c
比如说,厦门就没有北京大气和帅气。北京雄视天下,纵览古今,融会中外文化,吞吐世界风云,那气魄、那气派、那气度、那气象,不但厦门永远都望尘莫及,而且生活在这美丽温馨小岛上的厦门人,即便到了北京,面对燕山山脉、华北平原,也未必能真正深刻地体验到这些。他们多半只会挑剔些诸如北京的风沙太大、出门太难、“火烧”(一种饼)太硬、“豆汁”太难喝、到八达岭玩一回太累之类的“毛病”,然后嘟囔一句“还是厦门好”便回家。认为什么地方都没有厦门好,这正是厦门人的不是。
m?/V+f-zdO-?
厦门没有北京大气帅气,也没有广州生猛鲜活。广州好像是一个精力过剩的城市,永远都不在乎喧嚣和热闹,永远都没有睡眠的时候。一进广州,一股热潮就会扑面而来。当然,广州的拥挤和嘈杂也让人受不 但广州的活力却令人向往。更何况,广州人拿得起放得下。要XX便北伐,北伐失败了便回来赏花饮茶。厦门人放倒是放得下,可惜不大拿得起。要他们北伐一回,准不干。所以广州(也包括广东)可以一次次走在前面,厦门却一回回落在后面。难怪鲁迅先生当年在厦大没呆多久,便去广州了,其中不是没有原因和道理的。 h.@0OO:{v3b;M
厦门不如上海的地方也很多,因为上海毕竟是“大上海”。尽管上海人被讥为“大城市、小市民”,也尽管厦门人出手比上海人大方,待客比上海人热情,但并不因此就成为“大市民”。厦门人在上海人面前多少会显得“土气”,露出“小地方人”的马脚(比方说那一口闽南牌的普通话就带有“地瓜味”),就像菲律宾、新加坡见了大英帝国一样。**同志南巡时曾感叹于当年未把上海选作特区,但不是特区的上海却并不比早是特区的厦门差,而近几年来浦东开发的速度又让厦门望尘莫及。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仍应从两地的文化和两地人的素质去找原因。总之,不管上海的市民是如何地“小市民”,再大度的厦门人,却也无法使厦门变成“大厦门”。 p5vyRl}p
其实,厦门和厦门人不如外地和外地人的地方还多得很。比方说,厦门不如西安古老,不如深圳新潮,不如武汉通达,不如成都深沉,不如天津开阔,不如杭州精细。又比如,厦门人不如东北人剽悍,不如山东人豪爽,不如河北人开朗,不如湖南人厚重,不如陕西人质朴,不如江浙人精明,不如四川人洒脱,不如贵州人耿直。即便美丽温馨,也不是厦门的专利:珠海、大连、苏州,美丽温馨的小城多着呐!甚至如福建的长汀、湖南的凤凰,虽不过蕞尔小邑,上不了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其独特的风情和韵味,也不让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