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熊 2007-10-17 22:26
中国人的四种自卑
有人说,大国情怀早在鸦片战争后,就该丢掉了。而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文化激进派眼里,甚至认为“汉字不废,中国必亡”,建议全部西化,禁止中国人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看中国书,进行全盘西化。 .QB(o jT`8a{
f3h?8pP%i~4\
被引为“先知”的人物们尚且如此,何况平民?沉重的自卑心理,在国人头上压了百年以上,其影响甚至可以用“毒入骨髓”来形容,绝不可能在短期内散去。于是在如今的公民生活中,我们仍然可以轻易地找到踪迹:
Q@'K6O7|@1P
3P%B2afu!pRp(x4{Czx
一、 品牌自卑 !B?eF'`k
[ee+HJ
[vo
浙江、福建等地盛产鞋业、服装业,但用本土名字的却少之又少。多数往洋牌边上靠,名字洋气得很。更有甚者,许多人走的是跑到国外注册个英文牌,然后在国内拉开洋品牌架势。“狐假虎威”的背后,藏着的却是民众心里深重的国产自卑——由来已久。 6wFl0{q*_
3d?o/t4r,A
常见到一些金发碧眼的老外指着某某药品,用生硬的汉语拼命夸奖。经常接触网络的你或许知道这广告的虚假——没几个好鸟。但普通民众却不一样——在他们心里,老外用的东西就是好、老外用的药就是更能见效,甚至认为国内明星做的广告可信度不如一个普通外国人,与“外国的光头比中国的灯泡亮”这种想法没啥区别。类似的消费自卑,几乎所有行业都长期存在。
;tb#A5w@/DEx
's6R#F\AP0h jl
耐克阿迪专柜旁边肯定有一大票泉州造鞋品牌、皮尔卡丹专柜旁边肯定有一大票温州品牌。不图别的,就图蹭点洋味儿。借用《大腕》里的一句话来这类形容这些行为最为合适——“不求最好,但求最洋”。
|({qy2HH
B`q(}(SGU
不断掀起的对某友邦产品浩浩荡荡的盲目抵制潮,也可算在这类型自卑里头,只不过藏在了“肤浅爱国”和“假自信”的背后,所以显得“貌似正义”。 0t
QNX1r)G0s
W|v8g)^a.fc#[
---------------------我是分隔线
IxTL%q-[i
.Q x{K
@
二、文化自卑
ls*Eh'_)ci$z(K
}
ES.D _
说到电影电视方面有自卑心理的,首先便要数“最有文化”的年轻作家们了。显然,喝着牛奶、啃着面包过来的年轻作家们对西式电影电视剧的思维方式及演绎风格更容易习惯。于是,穿着爱国这件鲜艳衣服的年轻作家们,可以不以为然地用文化自卑的心脏,挺着D罩杯般的文采,昂然走到闹市中心的台上来忽悠更年轻的人。
K}.Vm%_O_mYcv
3n|2b^YI U
而如飞蛾般,不停扑向好莱坞去“镀金”的演员们,便是本类型自卑的第二群体。“镀金”这类事,就好比硬着头皮上街找武林高手打擂的秀才忘了自己万种风情的诗句一样——即使习武确实有益身体,但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本色。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特色,但许多演员只追着钱,哪里顾得上特色。
~)F;~4[Q3N
A%v0cL4@@
偶然“获赏”的一个小奖项,便引为“中国人的骄傲”并疯狂炒作,却在这同时,把自卑暴露得更彻底。这类事情在体育界也有严重表现——比如姚明现象:好好的体育全球化、商业化,竟然被某些人说成“不喜欢姚明就是不爱国”。看似大义凛然,实际上却是自卑心理在起作用——自卑积压太多了,好不容易来了个姚明,岂能轻易放过?
-za`-o9Vi hN4@
6vYa;K,b
自卑心理得到了弥补,却是苦了那过得如履薄冰的七尺姚明。
dY
U _h,d
Y6V:u/pE
z.V
西方某些产物如歌剧在中国根本推广不开、中国相声在外国根本没法活,这便是两种最鲜活的文化冲突实例。显然,文化冲突不能像种反季节、反地理瓜果蔬菜那样可以简单地用棚室搞定。 (YGt'h;|4@#\c
g"R7@ u$^
但某些人却习惯性地认为,只有懂这些“洋东西”的中国人,才算“有品位、有层次、有素质了”。这便是典型的“国情文化品位自卑”。文化自闭固然是错,但文化自残更是可怕和悲哀的,把老祖宗的精华放着不顾直奔光亮白净的西方大腿而去,那无异于毁自己。
9ND!BJ o$u
"S?X)~sY I
--------------------我是分隔线 QUGl)X;R.U
r'Gc GO%s
三、教育自卑 .pq,K%cj1t!X;B
]8NR'SV3B8Ix,n
我没有丝毫贬低留学生的意思,但有一点是不否认的:一大部分外出留学的年轻人都是冲着国外的经济体制甚至是货币汇率去的,而不是把留学当成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2k+hd0TX6E+S
+P R5x Y%lX
是的,国外大学教育体制整体水平确实要比国内高,然而当“留学”被商人盯上后,便大大滴变味了。于是很多时候便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出国了入校了上课了发现全班都是来自中国。说来说去,在太多的时候,留学和“好莱坞镀金”是一样的味道和效果。
nH2W
A
r/B
8\5p)kjY
且不论“留学”的“成长率”如何,首先这“留学”的光环背后,便藏着深重的自卑心理:但凡国内百姓,一听到“我刚从国外学习回来”这句话时,眼神里的尊敬瞬间陡增数倍,甚至还带着些畏惧,矮人一等的情绪在这时候便唰唰唰地跳了出来。在国人眼里,这些留学的人似乎就是在享清福,而事实上,出国的这些人大多过着艰辛的二等公民生活。 _'T;Rh4^:n)z2X
*{U*pl;|8X
-----------------我是分隔线
Z%P*dqN Yv
/]nY(D)q,ZW
四、饮食自卑
]6yQ"Z`Hj3]
M[-R~8T
吃喝方面的自卑心理,多表现在年轻一代身上。
cTC0X-} o7n0c
ej
!P*H/d osRE,g
前阵日子某明星(秦海璐,发布会上见过一次,说实话,相貌实在呛)曾说她对生活质量要求很高,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高质量生活——她平常喜欢喝洋酒吃洋菜(我就纳闷了,喝洋酒不也是变成尿尿么?古代美女没喝过洋酒,难道全都不如外国妹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