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朴树 2008-5-13 18:06
1604年与1607年泉州两次强地震考述
泉州处在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历史上经常发生地震。据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十三的记载,自公元1067年至1713年的646年间,就大约发生有30次地震。史书所载的资料极不完整,有列入记载的一般都是震级较强的,轻微地震常略而不书。?
Sw_rN2l\9O
hq1H^-z
|
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文化古城,早在唐代就是我国四大海外交通贸易港口之一,宋、元时代更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国际商港,以“刺桐港”著称于世界。泉州现存的不少文物,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净寺、开元寺和洛阳桥(古名万安桥)等,都是宏伟的古建筑,都经受过近千年的地震考验,而今依然屹立于东海之滨。?
6Wv
ov6BYN+@
d Nr
-o+LhC2k:lk#~.iz
泉州历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出现过一些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能工巧匠。例如1044年,北宋泉州人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中,载有三个火药的配方及其制造工艺流程,这是世界上火药配方的最早记录。又如1090年左右,北宋泉州人苏颂等设计建造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座运转灵巧的天文台,也是最早有巧妙纵擒装置的天文钟之一。1059年北宋时,泉州人民在建造跨海大石桥--泉州洛阳桥时,首创“筏形基础”,这是古代建桥工程的重要发明之一。在科学领域中,泉州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是多方面的,其中,他们在抗御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总结了不少经验,建筑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措施。?
(X)|)KP{\?\B'[k
?cj7Q SX7x:r
泉州历史上最强烈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604年12月29日,即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农历十一月九日。据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编《中国强地震简目》一书的判定,这次大地震的震级为八级,震中在泉州东北海里。然而,对相距这次大地震三年后的1607年10月18日,即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农历八月二十八日,泉州发生的另一次强地震,则由于史料记载的分散与模糊不清,致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加以注意和详细考究。为填补这一缺陷,现在,我们根据所掌握的可靠文献记载和确凿的现存文物,着重对1607年泉州发生的这一次强震,加以考证,并把它与1604年大震作比较,一来试图澄清泉州在十七世纪初年发生的是两次而不是一次强震的史实,二来探索相继爆发的这两次强震后,泉州劳动人民在建筑上采取那些有效的防震抗震措施。由于古代资料搜集不易,牵涉的资料和知识面也较广,又限于我们水平,考述中肯定有很多不足、肤浅之处,提出来仅供参考。?
~kC!}E?
H;v2r:@-mdh#{
一、关于1604年和1607年泉州发生两次强地震的考述
&epQi_'~:E|v(_
e-Z;P)Pd*^WK
甲、简叙1604年大地震有关史料及现存文物再鉴对于1604年发生在泉州海域的这次大地震,国家地震科研部门已经判定,是为众所周知,这只搜列我们所能查阅到的有关史料及现存文物再鉴。?r+m2Phgl
L#^%zr_Bm&M
(一)“(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泉州地震。初九夜连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次,郡城尤甚。开元镇国塔尖石坠,损扶栏。城内外庐舍倾圮,覆舟甚多”(乾隆《泉州府志》卷七十三《祥异》引万历旧志。以下简称《府志》)。?
m{F
_r|6]
wzbJLT
(二)“(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地震。初九夜大震,自东北向西南。是夜连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寺东镇国塔第一层尖石坠,第二、三层扶栏因之并碎。城内外庐舍圮,覆舟甚多”(民国铅印本乾隆《晋江县志》卷十五《杂志》。以下简称《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