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美丽进化六十年,看潮起潮落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3

美丽进化六十年,看潮起潮落

美丽进化六十年 看潮起潮落
K7eiSN {[4H` 7^)^yQu:yx

4l;OK%W8V 60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有荆棘也有花丛。令人振奋的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迅速崛起,比起发达国家来,我们竟显得如此年轻,充满朝气,欣欣向荣。值此共和国60周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透过[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服饰[/color][/url],去抚摸共和国的脉搏,去倾听中国人的心声。服饰,当它作为[url=http://lady.qq.com/vogue/vogue.shtml][color=#0240a3]文化[/color][/url]时,就是一部绚烂的画册,一首有形的诗篇……'\ ^^-E/@[C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11.jpg[/img][/align]jB;fPsa}
[b]50年代——天上飞彩霞呀 地上开红花呀[/b]
D/h%aYi%a&U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模式为仿效对象,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中国人在意识形态上更加抵触西方文化而倾向于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社会主义阵营。当时的中国女性[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服装[/color][/url]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具有极为强烈的俄罗斯[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色彩[/color][/url]和革命性。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4

[align=left][b]关键词:[/b][/align]|+ha n F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38.jpg[/img][/align]
,{,SQ9~G"M7g [b]列宁装[/b]J`T~*KXPd6n#iX&c
列宁装的主要特点是[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西服[/color][/url]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url=http://lady.qq.com/vogue/vogue.shtml][color=#0240a3]流行[/color][/url]说法。列宁装在年轻的新中国流行,除了表明当时中国女性在精神上的革命追求之外,还因为它或多或少带有一些[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装饰[/color][/url]性[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元素[/color][/url]——双排纽扣和大翻领;此外,它附加的[url=http://search.paipai.com/cgi-bin/comm_search?KeyWord=腰带&ADTAG=160.1.2&sf=21][color=#0240a3]腰带[img]http://mat1.qq.com/www/images/buy.gif[/img][/color][/url]的紧束功能有助于女性身体[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线条[/color][/url]的凸现。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5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15.jpg[/img][/align][align=center][b]布拉吉[/b][/align]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原始的美化功能之外,还兼具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容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意识形态使命。布拉吉是俄语[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连衣裙[/color][/url]的音译,[url=http://lady.qq.com/style/dress.shtml][color=#0240a3]款式[/color][/url]极其简单:宽松的短袖,泡泡的褶皱裙,简单的圆领,[url=http://lady.qq.com/beauty/beauty_3_42.htm][color=#0240a3]腰[/color][/url]际系—条布带。但由于布拉吉宽松肥大,布料颜色花样比较单调(主要是碎花、格子和条纹),质料粗糙,对女性风采的体现有限。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6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13.jpg[/img][/align][align=center][b]“第一位”[/b] [/align]新中国解放之后,妇女地位得到极大提高,那个年代的最受推崇和崇拜的女性是突破传统的封建观念,出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的“第一个”:如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君、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等等。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6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19.jpg[/img][/align][align=center][b]《喀秋莎》[/b][/align]这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首著名歌曲,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其他苏联歌曲一样,成为当时中国年轻人最喜爱的流行歌曲,与此相映成趣的是,当时的中国青年学生也以起一个苏联名字为[url=http://lady.qq.com/vogue/vogue.shtml][color=#0240a3]时尚[/color][/url],如今已经六七十岁的老人中,很多人当年都曾经有过一个俄罗斯化的名字,比如卡佳、柳芭、谢廖沙等。 ;] CD+J!Pq0q
年代回首:耐人寻味的是,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那个年代的人依然愿意用纯真、热情这样美好的字眼来形容50年代那种缺乏色彩的简单。那一代年轻人似乎并不是把美把装饰穿在身上,而是把建设、革命、热情和理想这样一些简单而崇高的理念穿在身上。那个年代,是大多数中国人与**的美好理想之间甜蜜而美好的初恋时期,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愿意用赞美和怀念的笔触来记述那时候的一切。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7

[align=center][b][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3/20793473.jpg[/img][/b][/align]
i ldei$[ [b]60年代——铁姑娘战斗队 旗帜高高飘扬[/b]
Q9qp){%Eu 这一时期是建国之后中国女性服装的美学意义丧失得最为彻底的一个时期。在经历了火红的大跃进[url=http://lady.qq.com/beauty/beauty_3_10.htm][color=#0240a3]运动[/color][/url]、人民公社化之后,中国妇女的服装开始丧失服装美学本身的意义,而更多地被赋予了革命色彩和劳动特性。中苏关系的全面交恶,使曾经风行一时的俄罗斯色彩的列宁装、布拉吉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稍加改良的中山服成为男装一统天下的主要款式,外国人将其称为“毛式制服”,而女装基本是在中山装的领子处稍作改良(将有风纪扣的立领改成翻领),取消左右两个上兜,民间将这种没有正式名称的服装统称为干部服。 T-p6w4}3N\
无论男女,蓝灰为主的色调和肥大单一的款式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女装,女性身体的曲线特征被有意掩盖起来,裙子、花边、高跟鞋等许多具有女性特点的衣饰在公众场合几乎绝迹。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年代,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购置一件新衣成了极为奢侈的事情,很多人结婚时才能买一身新衣,一穿就是很多年,而孩子们盼望过年,主要原因一是有肉吃,二是有新衣穿,而在更多的家庭里,更多的孩子的所谓新衣服不过是哥哥或姐姐穿小的衣服稍加改动。在这种经济条件下,对衣服款式色彩的过多要求如同天方夜谭。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8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3/20793476.jpg[/img][/align]K/O8GL*Lg1DD-o
[b]铁姑娘[/b]7a!tk5H,u]M1G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生产大队是60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团支部书记郭凤莲率领的大寨铁姑娘战斗队不但是新农村妇女的榜样,她们还将“铁姑娘”这个具有强烈时代特色的群体称呼推向全国,成为各条战线上不知疲倦的青年劳动女性的代名词。她们的打扮基本上没有性别特征。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8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18.jpg[/img][/align][align=left][b]破四旧[/b][/align]
e0Slz2p-eG\ 现代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像40年多前的中国曾经发生过一场烧旗袍、烧花衣服的运动,这是因为这些旧时代的服装被作为旧文化、旧传统的代表,都在需要扫除之列。在那个年代拍摄的电影中,穿旗袍和花衣服的基本都是女特务或姨太太一类不正经的女人。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9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17.jpg[/img][/align][align=center][b]“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b][/align]南京路上好八连倡导的艰苦朴素作风在全国推广继而被机械化简单化地理解和执行。穿新衣服、花衣服成为可耻的事。不少人恐怕都亲身经历过故意在没有破损的衣服上打上一两个补丁的傻事,今天想起来十分可笑,但在当时却相当普遍。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39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24.jpg[/img][/align][align=left][b]球衣[/b][/align]
/j s%m*^@RPn 这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意义上的运动员的比赛服,而是一种绒衣,是毛衣还不普遍时的替代品,也是当时青年劳动者中一种较为普遍和时髦的打扮,基本只有一种款式:套头、大翻领,颜色也只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胸前要是印上“XX青年突击队”那就更威风了。 gH}5S5W
年代回首:“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从经济和文化方面来说,这都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贫穷成为光荣时,艰苦就自然成了时尚,更为可怕的是,当这种光荣与时尚成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统一标准时,生活的色彩便必然被简化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如果说在服饰方面这个年代给今天和历史也留下了什么遗产的话,那就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现在大街上看到许多穿着“毛式服装”的老年人蹒跚而行,他们在让我们产生一丝时光倒流的恍惚之外,还会有一种对文物和古董的敬意和好奇。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0

[b]7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b]
B*@:H5Fv4nz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4/20794275.jpg[/img][/align]N Z Wz Eb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与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峙,使中国处于长期战备状态,而国内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各种思想的对抗发展成生活形态的剑拔弩张,因此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中国人的服饰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和战斗化色彩。“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服装市场也开始出售草绿色上衣和裤子。 Ygg:y/yK({'l
这一年代还是中国服饰文化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但是从客观上说,文革的结束,使人们对美的天然热爱和追求迅速苏醒,所以在70年代后期出现了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1

[b]关键词:[/b]B`b _.@h5na&H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06.jpg[/img][/align][align=center]70年代,王殿富与妻子肖少兰[/align][b]四个兜[/b]0BK$Dn*c"u$_
当时人民解放军军装的一种特殊标志,只有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个兜,而一般的战士军服只有上面的两个兜,在军装成为最时髦服装时代,“四个兜”显得尤为珍贵。上海曾破获一个青少年犯罪团伙,他们专抢路人的四个兜军装和军帽。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2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04.jpg[/img][/align][align=left][b]小白鞋[/b][/align]&f#J(a}8i%@ D P
白帆布运动鞋的别称,估计不少30岁以上的人对这三个字怀有强烈的怀旧情结,具有同等怀念价值的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配的白鞋粉。更年轻一些的朋友可以向父母一辈打听一下,没准他们的同学里就有叫“小白鞋”或“白鞋粉”外号的人。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2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22.jpg[/img][/align][align=left][b]的确良[/b][/align]+[\+x ^\5LG
文革时期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3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02.jpg[/img][/align][align=left][b]假领子[/b][/align];W8l;Phi |-|kB
一种没有袖子、只有上半截的衬衫,当然它不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时在颈部露出领子。别误会,这不是谁家的巧手媳妇自己动手裁减出来的,当时的服装店货架上随处可见,比今天的领带还要普遍。
U(S,rwv o E:{k7j [b]上海制造[/b]?"fn8?!Qq
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广州人,只要到上海出差,总会替身边的亲朋好友捎买大量的服装,在今天几乎难以想象,“上海制造”一度成为中国服装时尚与潮流的代名词。 W/Lo/Gc7Ok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4/20794769.gif[/img][/align]
+V p/O7l`8v [b]范思哲[/b]
.[1z)v I.E wU 1978年,这个来自意大利的著名服装品牌成为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外国服装名牌。同一年,劳力士手表出现在少数中国人的腕上,当然多数是伪造的赝品。
"HW"\4aF~ j` l 年代回首:“全民皆兵”作为一种国民意识,渗透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的服装最集中最显著地反映出意识形态的官方倾向。但是所有的过去一旦成为回忆,痛苦有时也会变成温暖,如果说失去理性的十年**给中国人多少还留下一点感动的话,那就是一个国家近十亿人的热情,十多年后的著名摇滚歌手崔健一袭军便装的标志性打扮,成为人们用文化方式向苦难年代里的温暖记忆致敬的服装符号。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4

[b]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b] JQ5_jl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4/20794832.jpg[/img][/align]&E2S}q ]MS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M'AH(PQ&f a? 198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很有趣却很意味深长的事——改革开放后第一支访问中国的西方流行乐队英国威猛乐队在北京演出,但首体观众席上的中国观众反映冷淡,表情冷漠,习惯了像开会一样坐在剧场里的中国人也像开会一样规规矩矩地听流行音乐会,个别观众响应乐队“煽乎”站到座位上跳舞,结果被JC带离了现场。西方文化在进入中国的初期遭遇的喜剧式尴尬在服装上也有反映,街上不但开始流行红裙子,还开始出现脏球鞋、牛仔裤与西服上衣及领带同时穿在一身的奇特装扮。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4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5/20795299.jpg[/img][/align][b]奇装异服[/b] #Jok:jLq.Z ~+`
所有在那个年代追求在穿戴上标新立异的年轻人可能都被扣过这样一顶帽子。批评的对象一般是喇叭裤、尖领衬衫等等,与这个词汇意义和功能都相当接近的还有“崇洋媚外”、“思想腐朽”等等。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5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5/20795563.jpg[/img][/align][align=center][b]《庐山恋》[/b][/align]张瑜扮演的一位年轻的女华侨在影片中每换一次场景就换一身衣服,在当时引起广泛议论。这部影片因此被称为解冻后的中国第一部西式恋爱片、第一部风光爱情片和新式服装展示片。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5

[align=center][b][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4/20794865.jpg[/img][/b][/align]
V*VL H:} dc&w [b]麦克·哈里斯[/b]
/U2D9Vg@)Q.t7B 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半人半神的主角。这部最早在中国官方电视台公映的西方影视作品之一给中国人服饰带来的副产品有两样:一是大得有些夸张造型有些奇特、并且贴着商标的蛤蟆镜,另一个是裤管大得出奇、臀部包得很紧的喇叭裤。

远足的小鹅 2009-9-2 22:47

[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lady/pics/20792/20792816.jpg[/img][/align][align=center][b]牛仔裤[/b][/align]这可能是在中国服装主流舞台上站立最久的一种款式,虽然今天它是一种相当大众的服装,但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它被当作过于前卫、过于颓废的服装风格而被主流社会拒绝。上海某大学曾经在招收研究生时对一名考试合格的学生提出要求:如果你继续穿牛仔裤,就将被拒绝录取。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美丽进化六十年,看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