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 2010-2-3 15:59
《旅游世界》香巴拉背后的秘密
近来坛子里好象很冷清哦,是不是大家都忙着过年啦?em29 h
l8S}6{,|n5@?:z'A
|
R%~'O+l'q
贴篇刚收到的杂志图文,请各位野的们拍砖:)
M2yka#lz"C5AE|&m
9xO)V/q,g4[^Z(K&Y
怒江峡谷
:D8xYnf`:M3}U
香巴拉背后的秘密+U%z:Im*Hk9T#o
文/《旅游世界》杂志社 李敏 张强
HR2i*W'D:\%v9v|
图/阿原1t4W|:`/d1FZc
.zVm r1xQ]
[attach]39171[/attach]
阿原 2010-2-3 15:59
序
香巴拉又名“香格里拉”,传说是藏传佛教中的极乐世界。传说已经不可求证,但在中国西南地区却隐约可见香巴拉的影子——川滇藏三地接壤之处被誉为大香格里拉地区,所有到过此地的人都认为,这里即使不是传说中的香巴拉,也应该是最接近于香巴拉的所在。正因如此,这里成为经典的旅游目的地,丽江、中甸(2001年更名为香格里拉)、稻城、亚丁、丹巴等地也随之被人们所熟悉、向往。
dx6Zco5[
1VkPx6]il
[attach]39172[/attach]
阿原 2010-2-3 16:00
从丽江西行百余公里,便可看到,在澜沧江的西岸一列南北走向的雪山挡住了去路。这座山名为碧罗雪山,是香巴拉的西部边界。两条大江夹山而行,东为澜沧江,西为怒江。翻过雪山将进入另一个世界——怒江峡谷。
x+`#n&c/yCk
'H
spZ)plM$H
[attach]39173[/attach]
阿原 2010-2-3 16:00
怒江峡谷没有香巴拉的耀眼光环。但若真正进入这片狭窄的河谷,它所制造的震撼、惊喜并不比一山之隔的香格里拉少。可惜很多人一入香格里拉便无法再跨一步,到达它身后的另一个世界——那里有另一种美丽,随怒江之水缓缓而行。 {#@d'h8{
sj
-D7g F!}{} h]
[attach]39174[/attach]
阿原 2010-2-3 16:01
一、二探怒江
2009年大年初五黄昏,阿原站在六库的怒江边上出神。他面前不远处有一些傈僳族人正在岸边的温泉中洗浴,在更远处的一块坡地上五颜六色的简陋帐篷挤在一起,那里是他们的临时部落。正是晚饭时分,炊烟从每个帐篷前升起汇聚到部落上空,然后飘散在怒江峡谷中。
4c$^Wz#Lp6Kr
*\%He.f {
[attach]39175[/attach]V#KKF&j
*eM-A&Jh4y
[[i] 本帖最后由 阿原 于 2010-2-3 16:05 编辑 [/i]]
阿原 2010-2-3 16:01
他有些失望,虽然尽量提前赶来,仍然错过了澡堂会的**部分。继而他又感到欣慰,没有庆祝仪式、表演与游客,眼前的景象更接近于澡堂会的原貌,也更接近于傈僳人的传统。X7AU+Y+F
F5A5uNg
UF
[attach]39176[/attach]
阿原 2010-2-3 16:02
这是阿原第二次进入怒江峡谷,第一次是六年之前。当时他还没有迷上摄影,到怒江纯是为了看朋友。但是从怒江回来后,他就日夜渴望着再去一趟。在昆明陪父母过完大年初一后,年初二他便驱车再次踏上怒江之旅。3V+j
R#Nd@ B%B
NF2X'B$K;R L7i m
x
路上在腾冲耽搁了两日,年初五当天,他不得不驾驶着车子在腾冲与六库间的山路上左冲右突。澡堂会将在当天下午五点结束,他不想错过这场特殊的节日。
Ag2H G-D
jVW2[rEE.}t
先爬山,再走沿江公路,这条路很难快起来。翻越高黎贡山用了一个半小时,沿途有辑毒关卡,而且路上不时有牛羊出现,平均车速只有三四十公里每小时。将要到达六库时,突然从路旁跳出来一条赤膊大汉,拦住车子要收“买路钱”。幸好有附近的村民过来将其拦腰抱开,他才乘机落荒而逃。
MuX{j0W
IA$eI
(vb%V3Lh/`isq
e
[attach]39177[/attach]
阿原 2010-2-3 16:02
从六库到澡堂会还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汽车在暮色中缓缓接近温泉所在的位置。突然,一位打水的少女出现在车窗外,阿原悬着的心也随之落地。做为旅游项目的澡堂会确实结束了,但傈僳族人并没有离去,他们还在温泉中继续沐浴。
bI+ffm6es
5_0w`X+Pp
澡堂会的准确称呼应是“春浴节”。每年农历正月,怒江峡谷的傈僳族人聚集到江边的温泉里洗浴。他们带着干粮,在温泉边搭起帐篷,一住就是十天半月,每天都要洗个七八次。一般情况下,男人洗时,女人做饭;女人洗时,男人则钻进山林中拾柴打猎。一家人在温泉边上分工明确,幕天席地,其乐融融。
uE
\C&fm r
'b2^]h)k+AR6T mk
阿原端着相机在帐篷间穿行,傈僳族人家热情地邀请他共进晚餐。天色已晚,还要赶回六库住宿,他只好拒绝掉所有的邀请,匆匆拍了些照片后便离开。
E]z!mtQ;P
kC-DQeu!N
春节还没过完,晚上的六库街面比较冷清,大部分店铺都关着门,只有一位从大理来的白族大婶还在做烧烤。在她的摊前坐下,手抓着一瓶啤酒,阿原想起了六年前的那次怒江之行:当时与自己喝同心酒的那位傈僳族姑娘,如今身在何处呢……
BrN;O2]:Z/a9h E?
P` ScC`9y6W
[attach]39178[/attach] lJ'vSP9Da%r
'n.G0L9dK3k|9E
[[i] 本帖最后由 阿原 于 2010-2-3 16:26 编辑 [/i]]
阿原 2010-2-3 16:04
二、丁大妈的铁门
为了拍到峡谷的日出,阿原第二天起床非常早。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很莽撞的想法,峡谷中的太阳都喜欢迟到,有些地方等看到太阳恐怕都已中午了。
[nZ
j,f7CK
Vz0Ac%K ]-\
沿怒江北上,右侧为横断山脉的碧罗雪山和梅里雪山,翻过山即为香格里拉。据闻,从怒江到香格里拉的翻山公路已经规划,等公路打通后将形成“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维西-怒江峡谷”这样一个交通环线。那时车子的速度或许会提上来,香格里拉与怒江峡谷间的来往也会大大方便。!fHG0_+Z$c#YR
0y1y+egl4Z
不过,阿原宁愿车子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爬山,也不愿意看到大量旅游人群涌入怒江峡谷。
,x(k!A |/n9@0`S+\
s2u`;T:Sf7FM&S
[attach]39179[/attach]
阿原 2010-2-3 16:05
车子在峡谷中缓慢爬行,经六库、福贡到贡山约270公里的沿江公路,几乎走了整整一天。到达贡山后有两条路可选,一是继续沿怒江前行45公里抵达丙中洛,那里有非常著名的怒江第一湾;或者左行约60公里到独龙江,那里生活着更具神秘色彩的独龙族。去独龙江的路面状况非常糟糕,除了越野,其它小车根本进不去。对独龙江的好奇只能留待以后解决,阿原把车子开上了丙中洛的方向。qbLe:{+e$o8Uvw
p9[y\6krR6@9d
下午5点,阿原抵达了传说中的丙中洛。丙中洛的怒江第一湾早已名声在外,几乎成了怒江的代名词。但要说风景,它与山那面的香格里拉、川西坝子相去甚远。B-{(M%{5M
?5E+sOs$To+rK
[attach]39180[/attach]
阿原 2010-2-3 16:06
阿原在六库的酒店里曾看过路书,书中介绍,重丁村有户丁大妈,那是每头“驴子”行走怒江峡谷的落脚处。丁大妈一家人分属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很难想象一个有6种风俗的家庭是如何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w*k1S4u anVn-EP
K}+~e7q2J
重丁村离丙中洛有3公里的下坡路,只有40几户人家、150多口人 ,海拔1700米。当车子停在丁大妈家门前时,阿原大大地吃了一惊。院里的土地被水泥硬化了,两排房子盖得像公寓,住宿价格也不便宜(标间100元、单间50元),门口的大铁门是村里唯一的一道铁门。重丁村至今保持着路不遗拾、夜不闭户的纯朴民风,丁大妈的铁门所为何用,这令阿原十分费解。
d#r3pe$B*sQ'{
7jSUF$ap7\YWnD
丁大妈的对面是一户余姓人家的客栈,屋舍古朴,20元一晚,搭伙10元。伙食中有当地特有的石板粑粑,客栈的房门从来不关,小木窗可任意开闭。空荡荡的客栈里住着来自美国的大田和菲律宾的肯尼两人。6p$tm8?,SVfw
8Ko``!^\q;j
[attach]39181[/attach]
xe'{'?
lEK
QbF] ^/}g
[attach]39182[/attach]
阿原 2010-2-3 16:08
让他没料到的是,余家11口人也由4个少数民族构成:余家为怒族,老大阿普的妻子是独龙族,老二阿登的丈夫是白族,老三阿娜的丈夫是傈僳族。+rJ1b;O"{8N:aR E
9Z^+eF0KU"_
[attach]39183[/attach]'[x9M}g%r
d4W+l8WTh)\!I0I
[attach]39184[/attach]
阿原 2010-2-3 16:09
丙中洛地区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交往中,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比较常见。晚饭后,余家人围着火塘跳起了藏区常见的锅庄舞。阿原发现,余家人中并没有藏族,但孩子们却都穿藏服。在随后的旅行中他也发现,藏族服装在当地少数民族中颇受欢迎,原因可能是藏族服装相对于其他民族的服装而言,更加艳丽、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