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迷漫 2010-3-23 11:01
从“慢餐饮”到“慢城市”
城市生活最明显的是生活节奏加快。比如用餐吃饭,这是人们生活风格、文化模式乃至社会状态的一个缩影。速食快餐(FastFood)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它速成而方便。这个现代化的产物,从西方席卷全球,借着科学的进步与媒体的推动,迅速地成了全球化的一个象征。然而,连锁快餐店的业主为了降低成本,统一品质,必须集中生产原料和加工场所,对食品添加化学物及进行冷冻处理,再长途运送到各地,所有这些过程正好与节能减排的精神背道而驰。
*dv-nvQ_
in?6oM
早在1986年,当洋快餐的时尚大举进入中国城市之前,意大利的罗马即因反对在其市中心广场边上开设速食连锁店而诞生了“慢餐饮”(SlowFood)运动。“慢餐饮”鼓励市民选用当地生产的新鲜食材、有机食物和适合本地的传统烹调方法,进而鼓励多与家人和亲友用餐,促进感情,鼓励多去本地和社区的餐馆,帮助本土经济。实际上,“慢餐饮”追求的是一种新的人文精神,是生态的、人性的、可持续的生活态度和理念。换言之,它呼吁现代人用文明的方式,从饮食开始,重新诠释我们的社会状态。看似微不足道的“慢餐饮”运动,隐喻着人们对更具人性、更贴近生活本质的生活方式开始反思。“慢餐饮”运动渐渐在欧洲普及,随后衍生了“慢设计”(讲究深思熟虑、人文关怀)、“慢写”(关注人文精神、享受阅读和写作),以及“慢城市”(推广人性尺度、可持续社区)等主张。尽管侧重不同,但它们的目标殊途同归,都是为了使人们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在不同层面提升生活质量,将生活回归人性,回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