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仃 2011-7-7 01:03
第十三章 富来客栈的春天(下)
不大工夫,孙掌柜就把东西买来了,那肉铺的老板见孙掌柜把整柜副的大肠都买了,很是高兴,顺便就帮孙掌柜把猪头给解了,倒也省了王况很多麻烦。4F;w aHio~:O
买来后,王况看看那大肠,还是处理的很干净的,肉铺掌柜的本来就怕大肠卖不动,因此很是费心的将大肠处理得干干净净的,这样一来也好卖些,要是没处理干净,谁会买啊?唐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去除大肠臊味的方法,本来就少人吃,再处理不干净就更没人买了。4l+OM s6o.e6Y_q
让一直在院里溜跶逗鹅玩的王师傅帮忙找来一斤松香后,王况找了个小锅,把松香放锅里,放在灶前的火上融化,又告诉祝四娘子,先用盐搓大肠,搓个约摸一刻钟后再用几次清水洗净,然后用淘米水搓洗,本来用山粉洗是最好的,但唐时没山粉,只能用淘米水代替了。
O
g^@o'h
等了一会,松香已经化开,这时候王况已经把合头肉从猪头皮上切下来了,他把猪头皮肉朝下,皮朝上放在一块木板上。把融化了的松香均匀的淋到猪头皮上毛多的地方,尤其是两个耳洞更是填满了。不用等多久,松香就已经开始凝固了,趁着松香还没完全凝固,王况开始从猪头皮上往下剥松香,更把两个耳朵切开来剥,等剥完再看猪头皮,光光的一根毛都没了,全被松香沾了下来,就连最难处理的耳洞里也是干干净净的。这下把在一旁看着的孙铭前和王师傅他们看得是啧啧称奇。均是大呼,没想到松香竟然还有这等妙用(松香本来就可以入药,用融化的松香拔毛是很安全的,即使有些许残留对人也是无害,但后世很多不良商贩为节约成本改用沥青,这就是太黑心了)。
z$Q!b9N6JmO
这时候祝四娘子已经把大肠洗净,正拎着洗好的大肠发楞,以前家里困苦的时候,她不是没吃过猪下水,那大肠怎么洗都是有股臊味,哪像现在,先用盐再用淘米水,这么简简单单的两样,就把臊味去了。孙铭前不愧是有眼力,见祝四娘子发呆,也上去看了看,好么,那大肠是干干净净的没点臊味,嗯,这洗的方法也得保密,以后就富来客栈独家能做得出没臊味的大肠来,还有那个松香去毛的法子,一并要保密。
8VU;d^"g+L
都处理完后,王况让祝四娘子烧了小半锅水,放点酒并拍了几粒胡椒进去,把大肠和猪头皮丢进去煮熟捞起,又用凉水冲了几遍,让祝四娘子他它们一并丢到那钵卤汤里浸泡等明天一起卤。
.H3Jv |])X_
至于猪头骨,交代了下骨头可以熬汤,猪脑可以和鸡蛋一起蒸了给孩子吃后,王况就不管了。倒是那两块合头肉,王况特地嘱咐王师傅,晚上可以炒了来吃,随便怎么炒都行。见王况在说炒合头肉吃的时候口水都快要流下来的模样,王师傅知道能让王大郎这么记挂的一定是好东西,心里也很是期待晚饭时间的到来,他也想尝尝。孙铭前本来见没什么事情想回去的,这脚才一抬起来呢,就听见王况在嘱咐王师傅晚上炒合头肉吃,再见王况那模样,得,我也不走了,晚饭就在客栈吃吧。Ll\%Y:Hu+W
这时候王冼也从外面蹦蹦跶跶的跑到厨房来了,昨天刚换的新衣服这会已经满是泥巴,脸上也都是泥,后面还跟着个和他个头差不多的小丫头捧着个碗,来到厨房,他献宝似的捧了一大把野菜给王况:“哥,我想喝羊汤翡翠。”那小丫头见了王况有些怯,捧着个碗直往祝四娘子身后躲,却又不躲严实了,探出个头好奇的看着王况,头上的羊角辫还一晃一晃的。
Ow8J(fp
王况是哭笑不得,大半天没见着王冼,原来是去挖野菜去了。却又奇怪这小丫头是哪家的孩子,被王冼给拐了来了,看来王冼实在是有天赋。却听得祝四娘子在训那丫头:“三丫头,叫你跟你二子哥玩,又跑哪疯去了?这又是哪里来的羊汤?”
1v[@Co[
那被叫做三丫头的小姑娘倒是不怕祝四娘子训,小屁股还一扭一扭的撒娇:“娘,娘!二子哥哥说他哥会做很好喝的羊汤,我们去挖野菜了,这汤是二子哥哥要来的。”p;MI'{3s*x
听说汤是要来的,孙铭前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以为二子在客栈没吃饱,登时脸就黑了下来看了孙掌柜一眼。王况自然是看出了那羊汤就是遏跃跟那来的,见孙铭前脸变了,赶忙解释了下,孙铭前这才缓过来。'^Y}OhXk:c
原来这丫头是祝四娘子最小也是唯一的女儿,今日一大早,小丫头的伯伯进城买东西,知道祝四娘子最是疼惜这个女儿就带了来,让她跟着母亲住上几天。小丫头来的时候,王况还正在和周公瞎扯着呢,而王冼早早就起来了,祝四娘子自己有事要干,就让小丫头和王冼一块玩去了。谁知王冼带着小丫头逛到道观的时候,又想起了王况做的汤来,就跟小丫头吹起牛来说他哥做的汤有多好吃,把个小丫头馋得不行,就一起挖起野菜来,道观里剩的野菜没几棵,就跑到城外去挖了。回来时又拐到遏跃跟的摊前要了碗羊汤,这才有刚才那一幕。*o"I}#Ctpth(Ou+jW
小丫头圆呼呼的脸蛋红扑扑的,大概是见了生人害羞的,穿着湖蓝短衣,粉绿裤子,脚上的小木屐上还用红绳绑了朵花的模样,看得出来很是得大人宠爱,否则普通人家的孩子,平时间别说系着花的木屐了,能不光脚就不错了。小丫头除了木屐上沾点泥外,身上还是干净的,看样子王冼这么小就知道怜香惜玉了,没让人家动手挖野菜,自己一个人包圆了。
o$d/P^Lm:l|&@
既然王冼想喝“羊汤翡翠”,那就做吧,反正又不麻烦,尤其现在厨房里的调料也多了起来,于是王况就用行动向孙铭前他们诠释了下什么叫“羊汤翡翠”。这下又为客栈多了道保留菜式,以后遏跃跟的羊汤要更好卖了,只不过野菜自然要换成其他菜蔬,最好的当然是菠菜了。
5dL\*_!K.Mx
这边喝完,那边铁匠铺也把王况要的铁锅送了过来,样式和王况所订的基本一样,送铁锅来的伙计转达了掌柜的意思,王况预定的其他几样东西得到明日才能交货,王况不急用,也就无所谓。本来还想跟着伙计再去打铁铺再预定几样东西,但想想一下整出太多东西太过惊世骇俗,到时候自己想不引起注意都不行,也就放弃了。
~(` R_I VTd3wM
下午没什么事,祝四娘子也比较闲,于是王况便央祝四娘子帮自己缝两个袋子,里面填上谷壳后再封口当枕头用,听说是做枕头,祝四娘子有些不解:“大郎要枕头,让孙掌柜帮你去买个木枕就得了,这布袋充谷壳,没个定型,软叭叭的怕是不好枕。”拗不过王况的要求,又见自己下午没什么事,再说缝两个袋子而已,又费不了多少工夫,也就去了。![$`},E&A{h
晚餐的炒合头肉吃得是孙铭前两眼放光,就连孙掌柜在听说了晚上有道没吃过的菜后,也放弃了回家教育孙子的机会,早早的就坐在那等了,等菜上桌尝过一口后,也不顾着东家在场了,和王况孙铭前王师傅他们几个是抢得天昏地暗,不得不说王师傅毕竟也在厨房干了多年,炒肉还是能上得台面的。得知这合头肉少,一头猪身上仅得几两,孙铭前不得不放弃把这道菜添到客栈菜牌上的打算。不过旋即又高兴起来,王况才来这么一两天,就给客栈带来这么多惊喜,可以说,富来客栈的春天来了,看来得赶快把自己的俩小子给送到客栈来,早点和王况打成一片。还需得打听打听下邻里的房舍肯不肯卖,早点把客栈扩建了,不然等到以后客人日渐多起来再来扩建那就晚了,那得少赚多少钱啊。QnTH3?g;W
小丫头还是有点怕王况,偎在母亲身边不敢动,本来祝四娘子是女的,按礼节是不能上桌的,但王况也才十二岁,未成年也是不能上桌,为了让王况能上桌,干脆就不管身份,全坐一起了,孙铭前他们却是不知道,王况才不会管那些个礼数,也不习惯。小丫头的怯生生搞得王况很是郁闷,心想,我象是吃人的样子么?却不想想,他三十多岁的灵魂附身在个小小孩子身上,不经意间总会流落出成年人的成熟来,孙铭前他们也只认为王况是经过大变才显得成熟稳重,而小孩子的童心却是最敏感,所以小丫能感觉出来王况有点“威严”。只有王冼才不管不顾,这会他心里大概只有小丫头了,时不时的偷偷夹几块肉到小丫头碗里,还以为大家都没发现,看得几个大人是偷偷直乐。
水仃 2011-7-7 01:08
第十四章 意外之喜
连着几天,王况都没什么事情,兄弟俩除了每天出去转转,到遏跃跟的羊摊前坐坐外,他就几乎是呆在自己的院里琢磨今后要做什么。王冼呢,由于三丫头只呆了一天,第二天就被她叔叔领回家了,也是显得有点失落,王况是看在眼里,笑在心里。%x2u E9{9zQgI1I
o
按自己对别人的说法,现在才十二岁,离成年的十六岁还有四年的时间,得想办法打发这四年的时间,读书是不大可能,自己没有任何穿越一族通常具有的文学优势,从头学起吧,和那些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触文字孩童比起来又落后在了起跑线上,从这几天和孙掌柜的交谈得知,就连他那才十岁的孙子读过的书就已经不少,现在已经能像模像样的吟诗和做文章了,虽说至今还没有什么好诗文出来,但比起自己这个“半文言文盲”来说,那可高得有十万八千里了。好在平常人说话还都是白话,要是大家都文绉绉的,王况恐怕连上吊的心都有。
5Q2Z1d,A
y\
从目前来看,自己不是没有优势,首先第一,自己毕竟也做过几年的中层管理,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拿到古代来用,那个是穿越族百试不爽的法宝;第二,自己有烹饪技巧上的优势。如果能把这两点好好的利用起来,起码,今后富翁的日子是跑不掉的。想起后世的落魄和父母亲因为帮不了他买房而时时愧疚的眼神,王况琢磨着是不是得想个法子,有可能的话,传些宝贝给后世的自己和父母亲。G#mf2i(VpZ?
倒是王冼,现在才五岁,如果从现在开始去读书的话也不晚,就看他有没这兴趣和悟性了。1M9M1X1wJ D
考虑了几天,心里有了初步的规划,王冼也不排斥去读书。问过孙铭前后,得知孙铭前为他两个儿子请了个教席,在家读书,虽然不是读书的料,但至少总不能就那么放任小孩子在外玩耍不是?xC([N#H%tp
知道王况想让王冼读书后,正好这两天出了大价钱把邻着客栈的几家房舍用大价钱盘了下来,孙铭前就决定把其中一间改做家学,把两个儿子送来和王冼做伴,边读书边向王况学艺。
Y|+{eP I*w
有钱人办事就是快,几天工夫,富来客栈扩大了规模,家学也改好了。王况王冼兄弟俩的户籍也很轻松的就办了下来,衙门的书吏听说是孙铭前的远房侄儿要落户,也不问来历,大笔一挥就成了,甚至还好心的为王况把家世都编好了。
uxV%XK/wU+cy
现在的富来客栈,按王况提供的意见,已经把吃和住分开了两个院子,以原来那个胡同为分界,又在靠近街道的一侧另引了个胡同把两个院子连起来,这样住店的客人也静心,要如以往,楼下吃饭,楼上住人,木楼板那是根本无法隔音的,碰到有连夜赶路来想好好睡上一个回笼觉的客人,孙掌柜和几个小二往往都要被抱怨死。现在好了,原来那个客栈院子住客人,新起的院子专门招待食客,两边互不干涉,想要吃饭的住客从客栈那穿过一个封闭的胡同就到了吃饭的地方,也是方便。而王况所在的那三个院子,外面的院子拆了,一半做胡同,另一半改做了杂物间,又单独为这剩下的两个院子砌了个门,这样一来,不知道的住店客人和食客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院子的存在。j+y M|&B)Gru
这几天,来富来客栈吃食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几乎都是冲着泥鳅芋子和卤味来的,小小的建安城,消息传递得很快。只是要想生意大好,还得要等到商队把富来客栈有绝佳美味的消息传播开来,这样临近的郡县来建安办事的人才会上门,其他地方来的商人也才会选择富来客栈。D.z:^|%Hj0h
这天,王况刚从遏跃跟的羊摊那闲聊回来,却见一个约摸有些眼熟的伙计领了个背着包袱的人进门,仔细回想才想起,这是店里另外一个帮厨,叫牛娃子,王况做完那三道菜后,他就被孙掌柜给支到延平(今南平)去了,据说是那里有个师傅做吃食不错,因为和东家不和就辞工了。看样子牛娃子是把人家给请来了。
"VhbXM] `9W"|
本来人家也不来的,是听牛娃子说,他们东家远房侄儿做吃食的方法很是新奇,正好他从泉州来的商人那得到了一样事物,只是不知道怎么个做法,也想看看这小二口中的东家远房侄儿做吃食的方法是如何的不一样,就来了。
dVF5ax"s-Un
F
牛娃子正准备将人往孙掌柜引呢,转头就看见王况正晃晃悠悠的,脚下的木屐“嗒嗒”响的走了回来,赶忙招呼,又对那人说道:“这就是我跟您老提及的王大郎。”+WV7O"~ Zy
那人年纪并不大,大约三十来岁,兴许是常年做吃食的缘故,长得倒是挺胖,圆圆的脸上,一个红红的酒糟鼻很是显眼,个头也不高,大约是一米六多些的样子,脚上的木屐已经有些残破,但衣服却是新的。估计是要出门临时买了穿的,却是以为脚上没人注意。但可瞒不过王况后世的眼光,后世有个说法,看男人穿着打扮,只要看一眼鞋子,就能知道他境遇好不好,原因是绝大部分人有钱都是先置办衣服,然后才是鞋子和腰带领带这些小东西,如果鞋是好鞋,那么说明钱是比较宽裕的。
*z\ItU
XV4e#y
见王况盯着他的木屐看,那人脸上略略红了下,有些窘迫,但也很快就缓过来。听得牛娃子介绍,就卸下背着的包袱,在地上解了开来,拿出个用布包着的东西递给王况:“听说小东家见识广,我就把这东西带来给您过过眼,不知道小东家可识得这样事物?”
$yj1aAx[G2\G
又是个痴迷于烹饪的人,王况心想,后世他也见过很多痴迷烹饪的达人,在这些人的眼中,所有的东西都不如烹饪重要。所以,这个人才会一见面,连水都不喝,也不进屋,当场就要和王况交流交流。
%YVH\ D\6ADm
接过布包,还没打开,从手上感觉出的形状和重量上,王况就隐约猜到了是什么东西,心里不禁大喜,有这样东西,那很多菜以后都能做了。
8}K3@9?E
见王况还没打开布包,脸上就露出了喜色,那人心里也是一松:这小东家怕是知道这东西的来历,这趟估计没白来。
:}c!M4e~;F@
你道王况猜的是什么?王况自来到唐朝后,心里记挂着的也就是那几样东西,一样是辣椒,一样是蕃薯,一样是黄瓜,一样是大白菜。其他的对王况来说都不是很重要。辣椒不用说可是后世中绝不可少的调味品。蕃薯在烹饪中起的作用也是非常的大,把蕃薯加工做成淀粉就是山粉了,勾欠、嫩肉都少不了它。 王况最爱吃的是拍黄瓜,没黄瓜吃他很不适应。大白菜能做的东西不少,酸菜,腌菜等等。O}#G4ISCulTu
打开布包,赫然就是王况所猜的蕃薯,这可真是意外之喜。王况这么记挂蕃薯为的就是烹饪,至于说什么推广开来替代粮食,王况想都不去想,这是根本行不通的事情,哪怕蕃薯产量再高,可是成年人如果一餐吃半斤米的饭会饱的话,那么他起码要吃三斤蕃薯才会饱,所以,简单的从产量上来说是行不通的,如果能替代粮食的话,后世也早就全国改种蕃薯为主了。唐时的粮食产量虽然并不高,每亩也只得大约后世的三百来斤的样子,但这三百来斤就能抵得上近两千斤的蕃薯,更何况后世的亩产万斤的蕃薯那是经过多少代人的训化改良品种并且精耕细作才得来的,放在唐时,亩产能上两千斤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而且蕃薯对土壤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还必须得黄泥地才能长得好,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和粮食用地不同的地方,它倒是可以作为粮食的补充,不用占用耕地,而是种在以前不能种粮食的地里。M2G R?-r)ouM ^
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蕃薯,王况几乎要高兴得跳起来,本来他还以为要再过几年等自己有能力了再派人去海外寻访的。现在有了蕃薯,很多计划可以提前实现了,不用十年,自己就可以赚的一份大大的家业。
~'y0L \*VLh7F
“大叔怎么称呼?您这蕃薯可愿意转给我?价钱一定让您满意。”
:o,W/],ck&A.j
“不敢,不敢,某延平邝忠,家中排行老大,小东家叫我邝大就是。原来这事物名叫蕃薯,某原先竟不知,这是某从一个泉州来的商人手中获得,据说是从岭南传来。某只知其可生吃,可煮食。小东家能叫得出名字,必知这蕃薯的其他做法,可否告知?至于这蕃薯,小东家有用处,便收了就是,某家里还有些。”这邝大看来还是识过字的,说话也比较文,否则也不会注重仪表,出门换新衣服了。
)H;rqo
D B-]A
“蕃薯吃法其实主要也就是您说的这两种,此外还可以烤来吃,可以熬粥吃,方法是不拘的,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好了,还有人会炒了来吃。”后世王况的母亲偶尔也会把蕃薯蒸熟了炒辣椒吃,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王况现在还不想把做山粉的想法说出来,当下最重要的是想办法用这一颗蕃薯繁殖出一大片来,有了产量,才能做出山粉来。
.v{/ZsZ
ZT%{
蕃薯繁殖其实很简单,就放到阴凉处,在适合温度下,不用多久自己就会发出芽来,到时候,在外面糊上黄泥,芽根部就会长出根来,接着就可以分芽种了。
水仃 2011-7-7 01:13
第十五章 培芽(上)
这个番薯的皮呈紫红色,应该是白心番薯,如果是红心番薯的话,皮应该红中略带黄色,白心番薯粘性淀粉含量高,最适合用来做山粉。现在是五月,已经过了番薯种植的最佳时机,这颗蕃薯看起来还有些干了,个头也不大,应该是去年收获的,想想也是,从海外漂洋过来的来,唐时还几乎没有大的海船,估计这还是从东南亚那通过陆路传过来的,但交通不发达,也还是需要几个月时间。今年如果不把这蕃薯种下去,再过段时间该烂了。要是今年种不成,就该等明年了。A"AJ
V"y1y `(e
当下也不管邝大了,反正他还是孩子,无礼些也没人在意,就像捧个心肝宝贝似的,王况捧着番薯去找孙掌柜去了。
$x"ewZ/KN`7|^
P T(t
这几天孙掌柜却是忙并快乐着,客栈的扩建把他忙的是不亦乐乎,这扩建完了,还要忙着招人手学徒,现在客栈因为王况在,等于有了秘密,老头子跟了孙铭前这么些年,虽然东家没说,他也能琢磨出来东家有保护拉拢王况的意思,绝对不能把王况摆到风口上来。原来客栈里的老人们他是知根知底的,不会乱说,但还是不放心,又特地交代几遍。这新招人就要更上心了,得挑本分人。以前只需要过一眼就可以收下的人,他是考较又考较,这不,他现在正在考较一个比王况略大的孩子,从祖宗三代一直盘问到今早起来喝了几碗粥,把个半大孩子问得是诚惶诚恐:这富来客栈挑的是学徒还是什么人啊?问得这么细。[ E9n:LWn/ms0d
看见王况捧着个布包满脸兴奋的进来,老掌柜知道指不定又有什么新东西了,恰好这学徒也问得差不多了,心下也婆为满意,就对那孩子说:“行了,以后你就留在客栈学徒了,先在堂前跟着学着,做好了再看。”又指着王况对他说,:“这是东家的远房侄儿王大郎,咱店里有个规矩,王大郎说的话就是我说的话,明白了?”
~z-aV4|
这孩子有点楞,问了句:“若是这小东家说的和您老说的不同,听谁的?”把个老掌柜给噎个够呛。3D wJ&f0oo%vXN
“呃,听王大郎的。”说完老脸有点红,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的不省事呢,这不给我难堪么,口中却是给出了答案。一是王况当面呢,得拉拢拉拢巴结巴结,把这小祖宗伺候好了,客栈的腾达指日可待。二是这些天王况对客栈的扩建也提不少建议,个个都是好的,那眼光没得说,老掌柜甚至有点怀疑王况家里是不是曾经经营着个大客栈。u+?a
h h
L
hq%u
王况才不管这些,这几天下来,店里的人有的已经开始叫王况小东家了,那就是承认了王况的超然地位,也是对王况表现出来的能力的肯定。王况并不在意这些,对他来说,富来客栈毕竟不是自己的,而且也太小,偏安在建安这个远离大唐中心的一隅,他的目标可是长安,那些历史风云人物,他实在是很想见见。
${.u5jQ?Us5V3|
见孙掌柜收下了这个学徒,王况直接就向老掌柜要人了:“孙爷爷,正好我需要人帮忙,就让他先帮我做些事吧。”又问学徒:“你叫什么名字?”其实这个学徒还是王况那天去道观逛的时候,见他昏倒在地,知道又是个和自己一样遭遇的人,就带回了客栈的。只是王况自己已经忘了这事。
,Q3[C&e
UkB
“小子姓高,家里都叫我高三。”见小东家问他,这个叫高三的赶快唱了个喏。+k(Id1o [7X
高三?那不是家里还有高一高二?如果下面还有小的,那不是叫高四高五了?这年级可真够高的,后世的时候,通常都把高考落榜第一年补习的叫高四,第二年补习的叫高五。王况发了下呆。这名叫得够强悍。
7z`7l(n(@N
“你要人就叫孙二吧,孙二人机灵,办事也勤快。”孙掌柜不知道王况要人做什么,要是又整出个什么好东西来,还是让知根知底的孙二帮忙更放心。而且这孙二还和自己沾亲带故的,让他跟帮王况做事,也是给自己人机会。
-U#R$C7l^3s)m
王况听得让叫孙二,告别孙掌柜,又兴致冲冲的去找孙二,这下孙掌柜更是可以确定王况有什么好东西要鼓捣了:老咯,要是能年轻个十来岁就好了,就能见到富来客栈腾达的那一天。|&`6n#\sLn
王况又跑到新辟出的食部,在王况的建议下,客栈如今分为两部,按王况的说法就叫客部和食部,两部独立核算经营,对外还是富来客栈,食部的人都是以前客栈的老人。由于是内部独立结算,在客人眼里,富来客栈还富来客栈,除了规模扩了,多了几道美食外,其他并没变化。
F}O:y,R&j0s4^`I
孙二正忙着招呼新来的客人:“哟,刘秀才来了,快快里边请,您还是老位置?好咧,您稍坐,这就给您上酒。米酒半斤,豚耳大肠并一碟,外加鳅子芋泥一碗,这就给您上。”这边瞟到王况向他走来,就问:“大郎可有什么吩咐?”
,bWY5i-d[ }*e
店里的客人并不多,此时还不是吃饭时间,来的自然就少。王况把孙二叫到一旁:“得空时,帮我搞半簸箕的红泥和糠来,红泥要半干的那种,和糠拌匀了送我院里就行了,另外找块旧布,要眼疏的那种,还要一个浅花钵,一起都送我院里去。对了,钵要正好能盛下那些糠泥,布要比钵大。”"WCg+Dr Q Mz
现下建安的气温还不够高,记得后世小时候阿姨家的大表哥在初春天给番薯培芽还要加温的,大概在三十度左右,有糠和红泥拌一块,糠发酵应该能达到温度要求。跟孙二吩咐完,王况又逛到厨房去看了下,祝四娘子正忙着卤食,王师傅忙着煮泥鳅芋子。看到祝四娘子,王况想了想,跟祝四娘子说到:“婶婶,这卤吃食您可以自己试着加减香料来改下味道,比如说桂皮也是可以放些的,前几日我是因汤里加了桂叶就没加桂皮,二者虽然同源,但叶和皮的香还是有些区别的。”又转头对王师傅说:“这泥鳅芋子也是如此,可以改改味道,适应不同人的口味,比如在里面加些豆腐煮也是非常好吃的。关键是焖鳅子的那一步和最后加桂叶的一步,中间可以根据客人喜好增减食材,只要不相冲就可以了。有客人喜欢葱的就最后洒些葱花上去,不喜欢的就不洒,这要让堂前的小二问明白了来做,如此一来就能根据客人口味调整味道,那样就更好。”
t+F$c1a,x]kKrL%hp8@
二人大喜,谢过王况。如今二人的地位已经不比往日,王师傅是坐实了掌勺师傅的名份,现在食部的厨房还没全建好,厨房里就他和祝四娘子二人掌勺,牛娃子(前面说错了,牛娃子是两个帮厨中的另一个,二不是小二,已经改回来了)去延平请人了,还没回来。他却不知道牛娃子已经将人带来了,正在孙掌柜那面试呢,因为厨房没扩建完,就没带来,等过两天厨房好了,才会让那个邝大进厨房。等到厨房扩建好后,他和祝四娘子就将各自拥有独立的小厨房了,这么做也是便于保密。这些可说都是拜王况所赐,你叫他们怎么能不感激王况。
"vTr U ? ~q|
如今的厨房是在原来的厨房基础上扩建的,处在客部和食部中间,分别有两道门各自通向客部和食部,但客人要从食部走到客部却并不通过厨房,而是走那条新隔出的胡同,连牛马厩和茅房都被隔出去了,这样客人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厨房的,这都是王况的主意。唐时的卫生状况并不是很好,大家也都没有这个意识,但王况就是觉得别扭,出得厨房门对面就是茅房和牛马厩,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让人不舒服就提了建议让改了,孙铭前和孙掌柜自然照办,没想到这么一改,效果却是显著的,明显的觉得厨房就舒心了许多。保密自然是不消说得,就连平时那总在厨房门口盘旋的仓蝇也少了许多。
水仃 2011-7-7 01:21
第十六章 培芽(下)
见没什么事情,看看天色,王冼还没下学呢,王况又遛跶进了堂前,选了个角落的案几坐下,这席地而坐还真不习惯,但也只能忍着,王况可不敢随随便便就把胡桌胡凳给整出来,以他一个十二岁的本地孩子,是绝对不可能见过胡桌胡凳的,真要搞出来,那麻烦可就大了去了,怎么解释首先就是个问题。+jdk!F2z0O
孙二那边招呼完客人,见王况坐在那,以为是等他,就一里溜小跑到厨房给王况端了碗茶来给王况,说: “大郎您稍待片刻,小的马上就去帮你整那些事物。”S&yv{2Y5_E
“不急不急,我这是没什么事情做,就坐这听听这天南海北的趣闻。其实,你道我这么多见识哪来的?还不是喜欢听人说奇闻趣事,自己又好动手,才这么来的。”Pv6D6{Z2cM j
“我说呢,大家都说大郎是见过大世面的,原来是这么来的,您别说,这客栈啊,还真是天下奇闻趣事最多的,就说昨天吧,有个跑单帮的贩子,他说什么来着,哦,对了,他说这天下可不止咱大唐一家,岭南再往南边很远还有个叫什么南的国家,那里一年到头都是夏天,从没下过雪的。”s4@TT8Ok1Kg
王况知道他说的是安南,也不说破,说了能得到什么?卖弄自己的见识?没任何好处么,现在孙二对他早已经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他只是笑笑,一脸的惊奇:“原来竟然还有不下雪的地方。”H7?.X1\ Bo/``s8@
两人聊了一会,这时又有客人上门了,孙二赶忙又跑过去招呼,现在孙二可是浑身充满干劲,前日他听孙掌柜隐约偷漏出点消息,以后客栈再扩了,就让他当个管事的,管着食部的所有小二,那可真是好啊,换以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想着趁着年轻能在客栈干个三五年的,攒点媳妇钱,然后再干几年,按客栈的惯例,他辞工时,东家通常都会给个几亩地,这样后半辈子就有着落了。现下既然有了做管事的盼头,这客栈眼见得生意一天天的红火起来,那以后的光景,啧啧,不敢想啊。,y7G*x5cS_8_U6_
王况坐那喝了会茶,茶是煮的,又放了盐和一些其他东西,很是喝不惯,又没听到什么他想得到的消息,就起身回房去了。
0dn!w)A,`,h7aMC,K*?
不得不说,孙二对王况交代的事情是很上心的,王况刚回到院里正在考虑如果番薯芽培育出来了该种哪合适,最好就在这院里整出块地来,让孙二帮忙把地翻翻,把土换了。正想着呢,孙二就肩挎着个簸箕进来了,里面满满的都是糠泥,已经混好了。手上还捧着个花钵。2a8U9{z;g1M5~
见孙二这么快就把东西送了来,王况很是欢喜,夸了孙二一句,把个孙二高兴的都找不找北了,那情形就如同个小孩子办了件事情办对了得到大人的夸奖,乐颠颠的回堂前去了。$LB}^dC-y)g
p(TA
接下来的事情很是简单了,孙二不光把糠和红泥混和好了,还很细心的把泥都抓碎了,王况只需要挖个坑,把番薯埋进去,上面盖层浮土,洒点水直接丢太阳底下就好了,到了晚上在挪屋里去,用布盖上就成。然后就是天天重复洒点水等发芽了。
6Tx\u!a-]
做完一切,想了想,王况还是跑到堂前,交代了下孙二,见到有去岭南的商贾,让他们帮着寻找一种叫番薯的事物,也不要多,十几斤就够了,他愿意高价收。听王况把番薯的样子描述完又把他带到院子里扒开浮土看了实物的样子后,孙二机灵,马上就想到王大郎估摸着又是要整新吃食了,他猜的倒也大不离,只不过这回是作为辅料罢了。从此,但凡有商贾模样的客人来,孙二每每在问候完毕后总要加一句:“您要去岭南么?”
8^0d!GkK[
^0N8l O
转眼几天过去,这天王况又是睡到日上三杆了才起,王冼不消说,早就去学堂了,如今他在学堂有了新玩伴,孙铭前的两个小子,一个叫孙家英,八岁;一个叫孙家翰的十一岁,和王冼很是能玩到一块去。不过不同的是,这俩小子在学堂纯粹是混日子,只有王冼,大概是苦受够了,如今衣食无忧,又得了这么个机会能上学,就很是尽心的去学,很是得先生的赞赏。z jB%n$qADc0`P9c
和往常一样,王况把花钵捧到院里,揭开盖着的布,却惊喜的发现,有一颗小嫩芽颤颤的冒出个小尖尖来。担心是杂草冒出,王况小心的扒开那层浮土,确认了是番薯芽后心里是欣喜若狂,有一棵芽就会有第二棵第三棵,看来这种番薯的第一步是成功了的。本来王况也没指望这一棵半干的番薯能培育出芽来,而且他也没种过,只是凭自己的想象胡搞,如今却是成功了。T!v0Ui|0k(x a,[pM
这时候才想起呢,院里的地还没整,这体力活他小小的身子可干不动,就跑到堂前,把此时无所事事正在和其他伙计在吹牛的孙二叫了进来,交代了下怎么整地后,就自己跑到厨房去切了一碟卤味,粥是祝四娘子照例给他热在锅里的,再加一碟咸菜,三口两口的吃完,跑去找孙铭前了。2@n+R;Y d`}u
孙铭前的家离客栈不远,处在南门和洲府衙中间,离客栈也就几个胡同。房子不是很大,青砖砌的门,墙还是土夯的,从外面看来,和普通人家的房子的围墙唯一的区别就是围墙上盖的是青瓦而不是茅草。
5z5`:KZ)Rd}*I8cg
门房自然是认得王况的,赶忙将王况引到后院,孙铭前正在后院里喝茶呢。旁边一个小丫环跪在那伺候着。见王况进来,连忙起身招呼:“大郎来了,来来来,坐下喝口茶。”
1f:lyQ3["_A9k:T,y
王况对唐时的茶半点兴趣也没,只是他现在还不想把炒茶给整出来,一切都得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了,才会做很多想做的事情。他作了个揖也跪坐在地上的席子上,笑说到:“伯父好兴致。”
}6j2u@j.EQ.a*?
“这可是拜大郎帮助,要以往啊,伯父我可没这么闲这时候在喝茶,天天就愁着怎么把客栈经营起来,现下好了,客栈生意是日渐红火,伯父我也就有这闲心了。大郎来想必有什么难处吧。”他也知道,如果王况来找他,多半是有些事情是孙掌柜处理不了的。R5NMTc V
“也没什么,就是最近得了样新事物,还是邝大带来的。这不想来看看伯父明年能不能拨块地来。”
I_ KNg
见王况说得了样新事物,孙铭前挥手让丫环退下,这才让王况继续说下去。王况大致说了下番薯的事情,在听到王况说有了番薯,就能做出很多的吃食来,就连羹汤也会变的非常好喝后,孙铭前就坐不住了,连忙跟了王况去客栈看那番薯苗。看着那才冒出点尖尖的番薯苗,孙铭前的脸上的表现是一会哭一会笑:列祖列宗,我孙家从此就是大富人家了,若从此后,孙家再能出一个半个官身,那就是大富大贵人家了。
Q]$\+W@)v
x6j
Wo
当下,孙铭前就回去交代地的事情了,对他来说,地也简单,红泥地么,建安多的是,他自己城外的庄子上就有一片荒地是红泥的,往常因为红泥不肥,没法子种东西,这下正好。安排了地的事情,又让管家去请了泥瓦匠来,夯个围墙把那块地给围起来,还要在里面建个小屋子,安排庄子里的可靠人专门看护,并按王况的要求,在整出的地四周挖了排水沟,听说这番薯是耐旱不耐涝,闽地多雨,要是不做好排水,这番薯种下去就可能烂在地里。虽然说地要明年才用得上,但提前做好准备总不至于到时候手忙脚乱的。今年番薯自然还是得种在王况的院里,等明年了再种地里。ZnA'_*v'u#W
地的事情解决了,王况又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不是坐堂前角落里喝喝茶听来往的食客天南海北的扯着,就是出门去遛跶一圈到遏跃跟的摊前坐坐。客栈里的熟客也知道这个王大郎喜欢听些天南地北的趣闻轶事,也都会捡些自认为新奇的事情来说,说得好了,王况还会请喝一壶酒呢,据说这王大郎是东家的远房侄儿,很是得东家喜欢,连客栈的孙掌柜都得听他的,他们就曾经见识过,有一次孙掌柜的因件什么事情和王大郎意见相佐,老头子么,有时候脾气还是有点倔的,结果那跑堂的孙二还是听这王大郎的,事后孙掌柜好象还向王大郎小心陪罪呢。能有机会巴结下小东家,巴结好了能白得壶酒,何乐而不为,要知道那一壶酒可是要两文钱呢。 C8R
l/q7Yy
遏跃跟的摊上也有些熟客是知道王况的,以前那个睡在道观里的小乞丐,没想到竟然是富来客栈东家的远房侄儿,如今认了亲,瞧那光景,很是得东家喜爱的,没见人家穿的麻布衣也要比平常人家做的精细么?而且瞧那脸色,红光满面的样子,哪里还有前段时日的菜色?而且还每天有闲工夫来听人拉家常。毕竟人家现在可是个小东家,虽然说商贾地位不高,可在这建安城里,孙铭前那也是号人物,因此上,这些熟客也都会捡王况感兴趣的来说,说得好了,能得王况一块小木牌,凭这小木牌,去富来客栈能白换得一壶酒吃吃呢。瞧人家混的,我怎么没这么好的运气捏?
阿原 2011-7-8 02:08
长篇小说啊,水汀成大作家了,能码那么多字,不容易哈,学习了:)
水仃 2011-7-15 19:53
起点分推请支持
不好意思啊,最近几天纠结在一些情节安排上,都忘了来这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