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原 2011-11-15 10:56
寻找鼓浪屿教堂 摄影采风活动 参与者一起贴图哈
鼓浪屿上到底有多少个教堂?周日下午的摄影采风活动给了我们答案,这是我们第一次组织鼓浪屿上的相关专题摄影活动,以后咱们还会陆续推出各类主题摄影采风活动。
KuB@3h@]X
V3Ri t{JC!KAd
鼓浪屿是基督的福音在中国最早登陆的岛屿之一。1842年2月,美国归正教会宣教士雅裨理来鼓浪屿宣教。一百年间,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基督教各教派纷纷来此传福音,来到岛上的教派包括新教各宗派(美归正会、英伦敦公会、英长老会、安息日会等)、天主教及各华人自立教会(小群会、真耶稣教会等)。一座座庄严雄伟的教堂,成为鼓浪屿岛上万国建筑博物馆中最珍贵的藏品。
W-x1p
p4{ [w8Z
o`+@2e6Ds;pD
参加本次摄影采风活动的摄友合影照ioE:Fv-Q0g3@
[attach]49913[/attach]
阿原 2011-11-15 11:13
还有几位落单的摄友,其中爬虫的女侠杜姐准时到达我们的集合点,但因其他摄友晚点,大部队到三点才集合完毕,杜姐只好独自一人先行拍摄。
Pn0P#{/BI
半途走散的船长一家。
9{z%tGo^nEZ
[attach]49914[/attach]
阿原 2011-11-15 11:14
一、复兴堂zn/dvIfxD
hkv8uT
我们开拍的第一个教堂是复兴堂,这是我第二次到访,但重未进去过,一般教堂做礼拜都是在周日早八点。
&[1s]N/bZA];}3^ _
ym@h0G%S
复兴堂位于鹿礁路73号(复兴路2号),其实目前的复兴堂是一个新教堂,复兴堂属于倪柝声所领导的聚会所运动(亦称小群会)的堂会,原址位于鼓浪屿黄家渡。五十年代,黄家渡聚会处由王得恩长老负责,他积极响应吴耀宗的号召,带领信徒加入三自。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会停止一切活动,教堂被某建筑公司占用。1980年元旦,教会恢复聚会。王得恩分别在厦门新街堂、鼓浪屿三一堂和黄家渡122号带领信徒聚会。但是,聚会处没有自己的会所,一直租用黄家渡122号的华侨房子。1988年由于开发建设需要,黄家渡会所将被征用。1989年开发商龙泽别墅以利益为诱饵,想要王得恩妥协。但是他坚持以教会利益为重,他说:“就是自己没有住处,也不能妥协。”他把租用的旧房子修理起来,开始正式聚会。后来开发商根据国家宗教政策,给予五六十万元的赔偿,为新会所建造预备了一半资金。1995年,教会在鼓浪屿复兴路旁才得到一块地皮,于是开始建筑教堂。1997年新堂落成。
*]*Q"i/Pw A%s
u
:f+c,F e_RJ~+|4U0QR
[attach]49915[/attach]
)p5bvTJ\*yH8no
7c;i,v&w-tu
[[i] 本帖最后由 阿原 于 2011-11-15 11:20 编辑 [/i]]
哈娃 2011-11-15 12:01
沙发贴r~(@R,s&HX!gE
这次活动真现眼,带块快没电的电池,基本上是以走路为主了
野然 2011-11-15 13:04
我没参与,贴不了图,但可以顶顶贴,em48 强顶阿原的好活动的精彩贴,期待后续。
阿原 2011-11-15 14:35
[quote]原帖由 [i]哈娃[/i] 于 2011-11-15 12:01 发表 [url=http://yun.xmjeep.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1270&ptid=73391][img]http://yun.xmjeep.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2XA7lT6P8U7g"q
沙发贴ED hloS5v
这次活动真现眼,带块快没电的电池,基本上是以走路为主了 [/quote]
J&yqf_Y
X#G^[
c t6G${V7kZlg
哈娃有多少也贴上来哈:)
u cRx o I5fV
6bY,m
V,` m8c6O
二、天主堂:
*zM*}nY~
0rnW]x&_o%kH
天主堂是鼓浪屿上最美的一座教堂,它位于位于鹿礁路34号,是摄友及婚纱拍摄最常去的地方,由于寻找方便,天主堂也是被游客拍得最多的地方。S^\@$oC#|
+`(L
g1M0Jc9{rv2?_
[attach]49918[/attach]
阿原 2011-11-15 14:40
[quote]原帖由 [i]猴马大叶[/i] 于 2011-11-15 12:36 发表 [url=http://yun.xmjeep.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1276&ptid=73391][img]http://yun.xmjeep.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
t K'g-O,[
阿原功课做粉足啊.em25 [/quote]f+S9t,B2N
哈,,,猴马这次没带MM去,想拍现代嫫嫫的计划落空了,以后有机会再来一次嫫嫫大串烧em29 io | ^Z*C3J
猴马快上作业哈:)em25
3w)\(O.OZ+O+_
(Z QZMd3m(i,X
1916年,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马守仁被罗马教廷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为多明我会会所的楼房与法国领事馆交换,把领事馆改为主教楼。民国6年在主教楼前面建教堂,作为主教座堂,建筑面积287平方米,该楼是一座哥特式单钟楼教堂。教堂正中祭台供奉耶稣君王像,两边各有一个小祭台,可容纳200人左右。鼓浪屿天主堂的主保是耶稣君王,也称耶稣君王堂。
.P[4L"BB$w
\8rJ
6o"v`,O{*?+P5kY%~
tm7_N
[attach]49919[/attach]
阿原 2011-11-15 14:43
[quote]原帖由 [i]野然[/i] 于 2011-11-15 13:04 发表 [url=http://yun.xmjeep.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1277&ptid=73391][img]http://yun.xmjeep.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E6]8D+p T!d0~!z^Y r
我没参与,贴不了图,但可以顶顶贴,em48 强顶阿原的好活动的精彩贴,期待后续。 [/quote]~gysiRE)sn
野然没来亏大咧em26 %Ng!P7E/\'Q4p:R
&RD
s#LX1Ks9P
“文化大革命”期间鼓浪屿天主堂被占用作工厂。1981年落实政策归还教会,经过维修,于1982年元月10日复堂开放。1993年,市宗教事务局拨出专款15万元,支持教会对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教堂进行保护性维修,当年 12月中旬完工,基本恢复原建筑风格。5T(NoFw~V%Z
6`0PY,@;z.lGtF
阳光GG在抓拍特写:)
Yw
ds
J/~
i\5s-NY(y c3H;ue#l5b
[attach]49920[/attach]
阿原 2011-11-15 14:44
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厦门地区仅存的一座哥特式天主堂,由西班牙建筑师设计。前部为钟楼,共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天主堂平面採用早期最简单的巴西利卡式样,有4个尖拱形成主厅,呈一般教堂的拉丁十字形,祭坛在北侧,长方形大厅被两排列柱纵分,形成多面连拱的柱间,柱面勾勒自然,教堂的柱子断面为梅花状,柱头为爱奥尼克式飞卷,悬吊彩蓝色珠网天花,具回声效果。cJ,@ dImb`A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