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欧 2012-3-19 22:16
摄影收藏重历史还是重艺术
随着“原作100”展览分别在广州时代美术馆和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的两站巡展,以及伴随这些大师名作的“天价”传说,摄影收藏的话题在初春的广东显得格外热闹。这一在国内刚刚起步的艺术门类前景如何?有哪些标准和应注意的问题?它的收藏价值到底是重历史还是重艺术?记者就此请教了各方专家,一论短长。XP^~9E"BivF
`WN)U|mD`
文及图片(除署名外)记者 卜松竹 1N*fp-c&rV5w%J
KJ-R
x,J0j.{
老照片市场表现较好
^F)\5Z#z
Zkr}9at6Kh
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李欣指出,从2006年以来,市场上影像拍品的整体表现情况“还不错”。2011年的华辰秋拍,影像专场总成交额为727.6万元,加上春拍,“大概是1200万元到1500万元左右的一个盘子”。在整体下滑的市场中,呈现一种“直线上升”的态势。其中被视为民国影星中的代表人物周璇最完整影像记录的“周璇:影像中的人生(1957张)”专题以218.5 万元成交,将中国影像拍卖市场的成交纪录推向新高。从单价来看,代表性作品每场约有30%左右的升幅,有些孤品甚至达到了100%~300%。更重要的是,影像作品已经从其他艺术品种的从属地位,成功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品种,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关注。;_7D(ON8^$N5Uu*A
GLl2ly ]!^
从国际上看,近年影像艺术品市场的作品也连创新高,自2005年Richard Prince 的《牛仔》在纽约拍出124.8万美元之后,又有Edward Steichen 的《池塘月影》(292.8万美元),Andreas Gursky的《99美分II》(334.456万美元)、《莱茵河II》(430万美元)等一系列天价拍品的出现,影像拍卖已经形成“全球化的大市场中一个急速上升的态势”。 u9[e4xX!FNb"w;Q
Wee#p{lh
李欣表示,目前市场上表现比较好的还是老照片,或称古董照片,以及纪实类作品。这些照片背后往往有很多故事,可以印证、纠正今人所熟知的一些历史。同时他们的表现语言也比较直白,对藏家来说一目了然。而且它们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已经有了定论。周璇的影像专辑便可视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z~7vX)m
D7U1JH'iF
Aw
对于这几年国内拍卖市场上引领风骚的基本都是文献摄影,也就是通常说的“老照片”和纪实类摄影。摄影家许培武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它们具有不可复制性,而且需要拍摄者有很长、很深厚的人生历练,而且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多少张里面才能挑出一两张”。现在很多年轻摄影师偏爱艺术摄影,“一下子把灵性迸发出来”,也没问题。还有一些艺术家实际是以摄影作为一种媒介进行再创作,比如缪晓春的《虚拟最后的审判》,很难说它们是传统的摄影,但无碍其市场表现。bD0FLbt5l8w4F
2PJ]|$M
限量10张内大师作品}
KZ*j8u7Bh.s,X
8o$Up$l9[d
或起天价
vW&S_v2\:t7tx^
o
zB0ndg~
“原作100”展览作品的提供者、收藏家靳宏伟的收藏主要是集中在20世纪,他认为摄影史上85%到90%的重要摄影家和摄影事件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同时他在收藏中兼具个人爱好和市场需求。他表示,自己比较喜欢哈利·卡拉汉、温斯顿、莎莉·曼等人的作品,收藏的都在10张以上,此外如理查德·普瑞斯、达明·赫斯特、杰夫·昆斯等西方公认的艺术市场风向标的作品,虽然他“不一定喜欢”,但也会收藏,“既然你做收藏,你就要考虑他的价值,不管你喜欢和不喜欢。”他自言收藏标准并不高,“无非一个是市场的因素,一个是自身的因素,画面有名的程度,还有它以后升值的空间。”"~i5eE`B
!j] [_ W
那么这些成名成家的“大师”是否也有“炒作”的因素。靳宏伟认为,“他们(西方)相对来说,有很长的艺术历史,收藏历史也很长,炒作对他们来说不存在。但是有一个重大的推手在推。”摄影名家中有很多是犹太人,而“美国的艺术界,基本上全部是被犹太人把持的。他们的画廊,给你做一个重要的推介,可以说是让你一夜之间成名”。但也有例外,如温斯顿、亚当斯等人,则用实力成名。 Tpf;Lz~
~)GM/\t$g2sfQ
什么样的照片有可能成为天价?靳宏伟认为,大师的作品,生前发行的量不超过10张的,都有可能成为天价。世界上最贵的照片——安迪沃霍尔的自拍照已经创下了1740万美元的价格。但是拍卖的照片不完全等于市场行情,比如他收藏的一张《冬日风暴》,与宝利来公司破产时以72万美元卖出的同名照片完全一样,但由于卖方经济上有点困难,他就以相对便宜很多的价格拿下来了。
n Q6OD@.X
P3c/t'rO#dFfswb
靳宏伟不收老照片。他认为老照片只能代表稀有性,不代表艺术价值。就好比柯达公司有350万张收藏,但处于顶尖的作品在他看来不超过3万张,比例无法与盖蒂相比。盖蒂虽然只有10万张收藏,但是世界顶尖级的照片有18000张。 |f+a7l(xD
Z`Q~"I'M)e9I{ M
中国当代摄影缺乏独立体系
8s7P&Z_-f
&T\`[4FM+J}
广东摄影家许培武是本地较早进入摄影交易市场的人之一,代表作《珠江新城》系列等也进入了北京的拍卖行。他告诉记者,2008年左右,中国的摄影作品收藏“一下子走到了一个高点”。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一市场也受到波及,并且“一直调整到现在”。他认为这并非坏事,“一次理性的调控会给大家一个检验的机会,看看自己之前买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另一方面,国内摄影收藏市场仍不算规范。比如制作多少个版号本是决定图片市场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摄影师是不是真的只做他宣称的那么多版号?很难监督,只能靠自律。
-{D-e!U
j_V*Z
7L~8[9OP6sQ+Q$N)j[
但李欣表示,对于当代摄影,目前市场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同时创作者的队伍也往往不够稳定,另一方面,中国当代摄影缺乏独立的、建立在自有文化基础上的理论建构和审美体系,目前仍然缺少一部全面的中国摄影史,“都是跟着外国人走”。实际上,一些外国著名的摄影研究和收藏机构对于中国的摄影家并不是如人想象得那么了解,如去年某机构艺术总监来中国,谈及中国老一辈代表摄影家吴印咸,居然一无所知,“你不了解,怎么界定中国的摄影发展和判断发展方向?”K8h%e6Ki E~2e|H/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