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世界“土楼之王”--华安二宜楼 [打印本页]

作者: ★seven★    时间: 2005-10-9 00:19     标题: [原创]世界“土楼之王”--华安二宜楼


叹为观止----二宜楼

2005.10.4我们自驾慕名来到著名的二宜楼,其实我对福建的土楼一直怀着深深的眷恋。福建土楼是勤劳智慧的客家人的建筑奇迹,我以为这是中国人最引为自豪的民居,其他的什么北京胡同、广东开平碉楼、山西大院都不能和福建土楼比。。。我深爱着土楼,虽然我并不是客家人。

国家重点保护的土楼文物--华安二宜楼位于距仙都镇8公里的仙都镇大地村,是福建省目前惟一的国家级土楼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圆楼之王”、“民居瑰宝”、“神州第一楼”之美称。二宜楼距今近230年,特点是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雕刻精湛、保存最完好。是研究、探讨、观赏福建省民居古建筑的代表作,曾被TW《联合报》和《汉声》杂志称之为“圆楼之宝”。

二宜楼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直径达73.4公尺。二是墙厚,底层土楼厚度达2.5公尺。三是单元式设计,全楼分为12个单元,具有现代住宅的特点,四是兼有内通廊式圆楼的特性,每层向院内的一侧都有廊。可以作为家庭的阳台。

二宜楼楼门朝西,门额石匾镌刻着各40厘米见方的“二宜楼”三字,近赵体而无柔媚之态,类瘦金体又稍逊劲拔,自成一格。“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此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二宜楼外景
二宜楼依山傍水,楼背后层峦叠嶂,近处山丘绵延逶迤,宛如蜈蚣缓缓爬行;山前地势平缓开阔,两条清澈的小溪于楼前交汇后直奔西南而去,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风光秀丽,青山绿水与大楼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故称“宜山宜水”。

二宜楼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70年),开基祖为蒋仕熊。他在家中排行第二,膂力超人,开荒种田是能手,在安溪、漳平等处开垦荒田几百亩,聚攒了些财富。

后娶妻生子,便想为子孙后代建立万代基业。他请了一位勘舆家为他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不惜巨资,经营了12年才建成这座大楼。楼的平面直径为73.4米,外环楼高四层,内环一层,它均匀、平等地分成12个单元,除门、厅、梯道而外共192间。

如今保存完好,仍为蒋氏聚族而居,住有36户220多人。其空间结构相当合理,内环平屋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室与客厅,一至三层为卧室、仓库,四层为自家祖堂,各有楼梯上下。大楼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大内院,占地600平方米,只设2口水井,竖立着许多2米多高的石柱,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它兼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圆楼的优点,抗风抗震,冬暖夏凉,公私兼顾,安稳舒适,故谓“宜家宜室”。

楼内居民门内是自家天地,户外是家庭世界,楼外是绿色的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确是“宜内宜外”。
二宜楼在建筑格局上的“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非常有利于家族内部团结,发挥其凝聚、团结、制约和导向功能,说它“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倒也妥贴。

 
二宜楼外环楼通高18米,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只开小窗洞,且密布枪眼,底墙厚2.5米。圆拱形大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设两重门板,内层铆上铁板,门后有双闩,门顶有泄水漏沙装置,可防火攻。四层楼上在泥墙与板壁之间有全楼贯通的“隐通廊”,还有小门与各户相通。在总体设计上十分科学。祖堂设在中轴线尽端的重要位置,梁柱精制,彩绘生辉,华中见朴,繁简有度,说它是“宜文宜武”一点也不夸张。
作者: ★seven★    时间: 2005-10-9 00:20     标题: re:大部分都是用超广角拍的。。。[IMG...

大部分都是用超广角拍的。。。


















从隐通廊俯瞰。。。


二宜楼直径太大了,达73米,即使是超广角也无法拍全景!










恋恋不舍地离开二宜楼,忍不住再回眸——






踏上夕阳晚归。。。二宜楼 我还会来的


作者: 阿原    时间: 2005-10-14 15:42     标题: re:呵呵,,,才看到,抓出来顶置:)去华...

呵呵,,,才看到,抓出来顶置:)
去华安没买几块华安玉啊?
作者: 野骥江    时间: 2005-10-14 16:42     标题: re:顶


作者: 若    时间: 2005-11-1 11:45     标题: re:构图视觉独特且不乏细腻与大气!欣赏~...

构图视觉独特且不乏细腻与大气!欣赏~
呵呵,只是PP加字看起来不是那样协调。。。




欢迎光临 厦门越野联盟 (http://www.xmjeep.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