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o$ r2 D/ P; B# @) H7 W 厉行改革,健全学制www.xmjeep.com4 Q; \% Y- i) g0 \2 l. t3 \
( h; f+ f2 ~9 r# cwww.xmjeep.com “**”精神是“科学与民主”,蔡元培是将教育科学化的第一人,也是推行大学管理民主化的第一人。 . v K, B: ?2 c3 H) Y, t C7 t9 K G5 h
他在北大校长任内,推行了一系列教育体制的改革。1917年10月,他主持召开了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胡适建议改分级制为选科制,此议获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选修科目可以跨系。这是中国的大学选修课及学分制的由来。 5 K0 u1 `; r) a* F6 awww.xmjeep.com Y: `3 @ k \" s: q9 E
蔡元培认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列入理科;教育学与美学,也渐用实验法,有同一趋势。地理学的人文方面,应属文科,而地质地文等方面属理科。历史学自有史以来,属文科,而推原于地质学的冰期与宇宙生成论,则属于理科。” 厦门越野联盟; f7 d5 R L& D" A4 J7 j
! p( o/ H$ X8 I# ]- p8 R A 为推行“沟通文理”主张,蔡元培率先提出了将大学分为本科与专科的创议。他于1917年1月提出大学改制议案:大学专设文、理二科,其法、医、农、工、商五科,别为独立大学,但在当时未能成功。1918年10月,他再度向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建议:大学本科,“融通文、理两种之界限: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之某种(如习史学者,兼习地质学;习哲学者,兼习生物学之类);习理科者,不要不兼习文科之某种(如哲学史、文明史之类)。”这个建议获得通过,由北京大学试行。1919年,北京大学正式实行 “废科设系”,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十四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 ?. }: O- J, Y- k" B6 P1 @' u, Dwww.xmjeep.comwww.xmjeep.com" D$ R% g$ a. H
为使本科毕业生继续从事较深的专门研究,蔡元培还接受胡适的提议,计划设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国学四种研究所,并先办起了国学研究所。北大在蔡元培任内以文科见长,但他也十分注重理科的建设,请到了李四光等名师到校执教,以求达到各系平均发展的境界。1930年蒋梦麟继任后,北大理科有了长足的发展。针对守旧派的尊孔以及以孔教为国教的主张,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创议,在北大先后成立了书法研究会、书画研究会、音乐研究会。厦门越野联盟+ H4 W; b( A; ]7 w- d+ V
3 e. E) }! d6 q1 h* B0 W2 k 蔡元培对北大的一大贡献,是接受胡适的建议,仿效美国大学建立教授会,推行“教授治校”制度。蔡元培邀请他早年的学生、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得意弟子蒋梦麟到北大共事。他请蒋通盘计划,设立教务、总务两处及聘任财务等委员会,均以教授为委员。蒋出任总务长,顾孟余任教务长。后来蒋梦麟正式执掌北大,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健全了北大的管理制度。www.xmjeep.com( H ^1 S4 E! d
6 O1 x, Z4 V0 Z' R9 p u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是民主,他不仅推行教授治校,也主张学生自治,鼓励学生组建自己的社团。他认为组织学生自治会“可以把治者与被治者的分别去掉”“由学生传之各地方,一定可以提起国民自治的精神”。当时的北大成立了许多学生社团,都得到蔡元培的支持。其中最著名是傅斯年、罗家伦组织的新潮社、许德珩等组织的国民社,以及由守旧派教员支持的国故社。 % F9 |) D, w3 Q2 n0 f" {厦门越野联盟& U6 v+ ~, L7 W' j. D8 \; D
蔡元培素来主张男女平等。1919年10月,胡适发表《大学开女禁的问题》,呼吁社会改革女子教育,这个主张得到他的赞同。1920年春,北大就招收女生9人入文科旁听,暑假又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 F4 I: Z: |- o% f- m* {7 `厦门越野联盟www.xmjeep.com" D; ~% m% c3 |+ P/ Q4 ]# L: ]
蔡元培提倡“劳工神圣”,同时为穷人争取平等教育权利。1915年他曾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9年3月,他在北京与少年中国学会的王光祈等发起工读互助团,并组织募捐,帮助贫苦青年实行半工半读。厦门越野联盟% W( s* t0 |4 ]1 F
# g) G3 I0 i K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5 w9 }( B* S& b/ T* p, @, f& Y7 r, {& I* x
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民主。他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新派”人物来校任教,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中国GCD的三位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都是北大教员。蔡元培在积极提倡新文化的同时,并不排斥旧学,一些站在新文化运动对立面的旧学代表人物,如主张清室复辟的辜鸿铭、鼓吹洪宪帝制的刘师培以及国学家黄侃等,也同时在北大执教。 : P, `$ u% x; b9 i0 T) A5 e# G 3 ?# X. ~5 l U c 据北京大学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教员217人中有90位教授,平均年龄仅30余岁。对其中76人的统计显示:50岁以上6人,35岁以下43人。当时陈独秀39岁,梁漱溟24岁,徐家璜25岁,朱家骅26岁,李大钊、刘文典、胡适28岁,这在当今的大学中是无法想象的。当时北大本科学生平均年龄为24岁,师生年龄段的接近,给校园带来了清新活跃的学风,其中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冯友兰等,后皆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 s* j6 y( \& H+ e9 Jwww.xmjeep.com l7 }/ q* c, @. `
蔡元培认为:“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他在主张“兼容并包”的同时,仍坚持自己的新文化理念:“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到北大后,凡是主张文学革命的人,没有不同时主张思想自由的;因而为外间守旧者所反对。” ! L! j# M& ?2 `( u3 F 8 k/ o2 v, _: k; i j/ j厦门越野联盟 守旧派代表人物林纾曾发表致蔡元培的公开信,对北大的办学方针提出挑战,攻击新式教育“尽反常轨,侈为不经之谈”,“覆孔、孟,铲伦常为快”,认为提倡白话文“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他还告诫蔡元培说:“大学为全国师表,五常之所系属”,“今全国父老以子弟托公,愿公留意,以守常为是”。 E% O# b! G! q/ ^( U( W2 j . p: p, r6 x, `$ h# T. q( n( L$ z 蔡元培立即发表公开信回击,他要求林纾提出证据,北京大学教员在校内校外,何时何地发表过“覆孔、孟,铲伦常”的言论?他举证指出,北大教员中研究孔孟乃至尊孔的大有人在,至于教员在《新青年》杂志中,“偶有对于孔子学说之批评,然亦对于孔教会等托孔子学说以攻击新学说者而发,初非直接与孔于为敌也”。“白话与文言,形式不同而已,内容一也”;蔡元培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出严复翻译西方学术著作,林纾翻译外国小说,都是由白话译成文言,“公能谓公及严君之所译,高出于原本乎?”林翻译过的《茶花女》、《迦茵小传》等言情小说,同样有悖封建伦理。% w1 j# O7 ~: c5 C# z0 a& O' S. X( C3 W
3 p: Z- ]% `" } 蔡元培在这封公开信中,重申了自己的办学原则: 5 g* n% A' s$ z0 a厦门越野联盟 K, Q" `# }3 \4 D5 U
(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圆通广大”四宇,颇不相背也。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 D9 g* n/ c: F; C9 g: lwww.xmjeep.com ' i, t: A9 y- F* [- H( {! A (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 O: V! @, X! K . J* a+ w) U- S, I* r 保护学生,去职复归www.xmjeep.com! q" p# O a0 m2 G- q: d
% C' j8 E5 X6 M E" u9 [; o
蔡元培在北大的推行的教育改革,一直受到北洋安福系政客的攻击。他发表致林纾的公开信后四十七天,北京爆发了**运动。/ I$ L* k) r, ?8 D7 ^
; O: A0 v. ^- m/ { 1919年春,中国以战胜国的地位出席巴黎和会,却未能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及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密约。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林长民5月2日在《晨报》发表《外JJ报敬告国民》,披露了这一消息。同日,蔡元培也将北京ZF密令签约的内幕告知北大学生罗家伦、傅斯年,并召集全校教职员开会商讨挽救之策。www.xmjeep.com# i$ Y C# u# U. E
; G! t) B2 l I* W 5月4日北大学生结队出发请愿时,蔡元培有过劝阻之举,但很快就放弃了。他一向主张“读书不忘救国”,同时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过去他也曾两次劝阻过学生**,但这一次态度不同,他在电话中对教育总长傅增湘说:“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阻止。” ! y0 k B. ^% |- D4 u0 L 2 C& `+ s" Z$ Z- A, ?; J9 ^ **学生焚烧曹汝霖住宅、痛殴章宗祥的事件发生后,蔡元培全力营救被捕学生,尽到了校长的天职。他向学生们保证:“你们放心,被捕同学的安全,是我的事,一切由我负责。” 5月5日,教育部下令要求各校校长将为首滋事学生一律开除。蔡元培等十四所大专院校校长在北大开会,认为“若指此次运动为学校运动,亦当由各校校长负责”,蔡元培表示“愿以一人抵罪”,当场议决成立校长团,向当局请愿营救。5月7日,北京ZF迫于全国舆论压力,释放了被捕学生。 " \0 |! A! L B b / q! e( c( X" f! ^) Z1 s" K 当局认为蔡元培是学潮的幕后指使人,内阁会议上提出了解散北京大学,撤换蔡元培等主张,教育总长傅增湘也遭众人围攻。被捕学生安全返校后,蔡元培为承担责任,于8日提出辞呈。同日,北京ZF内定由马其昶取代蔡元培,并下令将已释放的学生送交法庭,整饬学风。在这种情势下,蔡元培于5月9日挂冠出京,经天津南下转抵杭州。 " O/ _6 V7 O# {. ?www.xmjeep.comwww.xmjeep.com# F' P$ ~# G1 B4 V ?- F, T
北大师生一再向教育部请愿,要求挽留蔡校长,其他院校师生也一齐声援。北京各大专院校校长同上辞呈,表示与蔡共去留。5月19日,北京学生总罢课。6月15日,蔡元培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提出: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ZF任命的校长;二、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三、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5 d' s3 P; y# o
8 a9 T3 u8 {3 {- U- J3 m' g+ O* L$ G 他强调:“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得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自己到任后稍稍有所革新,就被守旧势力视为“洪水猛兽”,“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世界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吗?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吗?” 2 Y# r5 F% G/ A6 X. g, \ " W. ~, g$ I, [. t4 G. @6 K6 c 蔡元培这三个“不”,真是掷地有声。有学者总结说,他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 + ?" G8 l+ R( Y2 t4 }: p, J$ B8 x6 ?5 C, }5 n4 ~
**运动的影响播及全国,引发了全国学生的罢课,工商各界同仇敌忾,以罢工罢市作为声援。北京ZF迫于压力,下令慰留蔡元培,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大师生代表到杭州恳请,蔡元培才应允回校。回校以前,他发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提出学生救国,重在专研学术,不可常为救国运动而牺牲。同年9月20日,蔡元培重新回到北大视事。" {6 j$ s2 ~* R# n9 R$ ^; c
7 }1 q( P+ p' @8 n
蔡元培从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到1927年离任,掌校十年有半。其间因各种政治原因,曾七次提出辞职,毫无恋栈,足见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教育官僚。此后,他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直至逝世。 ) X+ M3 x/ e1 E- q7 v: m3 m: d% ?% ?4 f, _6 T
抚今追昔,蔡公何在? " a0 g" V3 P* d: Y4 K, Q3 i Y5 t" q' a4 T. k' o$ L- m* s& y! C1 Z0 [' @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之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生命之火燃到了尽头。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寓所赍志以殁。www.xmjeep.com! a3 ~3 E: ]- T |8 @/ j
* A# {# M1 l) ?1 c" f 蔡元培的道德文章和教育成就,得到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一致推重,身后备极哀荣。陈独秀尝论其人品气度说:其一,他一生追求进步革新的人格魅力;其二,他博大的胸襟,容纳百川,不拒细流。这些话并非溢美之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三位巨人中,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胡适提倡白话文,而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舞台。这一代19-20世纪之交中西文化对撞背景下产生的精英,是无法复制的。www.xmjeep.com) r3 V+ x/ F2 m" |9 Y
0 r; r$ j. N6 \: `( s+ [$ M
**纪念年年有,今年正值九十周年。新文化运动已离我们远去,尊孔读经又回来了,学术大师只见背影,诺贝尔奖纪录为零,教育的官僚化、功利化积重难返。当人们高标科学发展观,并重新认识民主这个“好东西”时,反思中国的教育,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像蔡元培那样的真正教育家——还会有吗?, L; ?, E6 V8 m& N4 X: a2 w3 R" Z
; e( N, P3 Q2 p4 c2 s/ ~www.xmjeep.com 2009年3月25日 风雨读书楼% d2 q7 ^6 |" V$ X% v
《炎黄春秋》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