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尔25周年:汲取教训
香港明报报道,我是在4月26日清晨得悉切尔诺贝尔核反应堆发生事故。政府即时委任了内阁副主席领导事故处理小组。当天黄昏,小组内的成员,包括苏联科学院的科学家、物理学家、核放射研究专家,已接触到乌克兰科学院的人员,翌日4月27日初步报告得悉,核电站发生过爆炸,最少两人死,同时核辐射已随风飘散。
3 w/ f J# l) @/ o G: m! |" [) ?4 L+ z! h& d' b
4月28日,我们收到更实质的资料,并开始向国民宣告核灾事故。撤离行动亦随?辐射和火势扩散展开。当时科学院院长宣布:‘堆心正融化,并已用砂、泥、铅和硼覆盖其上,但未知会否加重堆心负荷而沉向地下。现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困境。’ " R, c: H" m2 _7 i+ H. @
www.xmjeep.com9 M2 g0 q; O/ b& V2 D! ^8 c' b
其后10天,反应堆的火势和辐射泄漏已受到控制,但辐射尘同时扩散到苏联三个邻近国家,甚至欧洲和更远地区。多得过千名勇敢的救亡人员,人命伤亡和污染才得以减到最低。但事件中,仍有50名员工因协助灭火和抢救堆心而丧生。同时超过4000人因感染辐射而死亡。共33.5万人疏散到邻国。辐射尘扩散速度在数小时内已远至770哩外的瑞典,7.7万平方哩的欧洲大陆和苏联土地,其水源、作物、动物和居民受辐射尘污染。花了百亿元在灾难补救修复工作,新的保护壳现正在1986年核事故地点盖建。
3 ?& a: ^) N, x1 E) {# z( @厦门越野联盟' _* G" [$ e7 f6 l- G" w+ {! u
切尔诺贝尔灾难25周年是个重要历史里程碑,正好提醒我们,在此提出四个重点反思: * N: k8 f6 }& ]3 f7 m# b- q2 I
厦门越野联盟4 V0 h1 o" h2 X3 |- K4 t
预防:防止相同灾难再发生是极其重要。从人命损失、大范围土地污染、人民流离失所、物种灭绝,还有长期创伤,都足见这是极可怕的灾难。 % V+ D: G' l4 Y& @: S# b
9 w9 W. q4 P2 M' I' `9 r/ o: _% |
再生能源:今天要放弃使用核能是不可能,尤其在一些对能源极渴求的国家。但核能发电的效益实际上有点被夸大,因为没有计算到很多隐藏成本。长远我们必须开发高效而安全的再生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在能源需求和维护脆弱的地球上作出平衡。 厦门越野联盟+ n* B _+ C# F; w
# C7 q$ x! t) f 透明度:在爆炸发生前,其实核电厂已有多达150次明显核渗漏发生过。今天我们必须对核电厂有高透明度监督和订下明确规例,以应付紧急状?时作出应变处理。
) U. T6 M) q) @/ ~; d V
$ r/ O4 Y) `& n3 e! b+ M 恐袭危机:慎防恐怖分子袭击核设施。美国总统奥巴马主动倡议在四年内减少并谨慎处理核武器和核材料,提升全世界的保安。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脆弱的核材料还存在于核发电设施内。
4 k9 |$ w7 X! p. P& F% rwww.xmjeep.com9 i' z3 s A# k8 ]( \
让我们一直记?切尔诺贝尔,除了记?事件对乌克兰和邻近国家,以及欧洲各国的影响外,还希望藉?事件,指向出一个安全和永续的未来。
; G" w8 E" E1 m7 S8 S+ w; b
) G1 U, `/ N' g ——摘录自戈尔巴乔夫写给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