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FU浪费加剧根源在于纳税人监督缺位
又不让提交,只好再改zhengfu为ZF
( F7 Q9 E$ ]! }8 ?1 F0 o5 k6 H www.xmjeep.com# b" U+ m9 C' G S(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07-06-14 08:14 网友评分:5分 c% e0 l8 T- q; d3 [% A1 x
& j, V% ~3 L3 c D4 X& t' S
, ~* J, V: g5 U) c* W( U8 u 舆情调查显示,90.3%的人认为ZF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中国青年报》关于社会浪费的新闻调查,又一次把ZF浪费和行政成本畸高顶上舆论峰尖。 2 U$ ?# m3 q. v* D8 W
厦门越野联盟) t$ O9 w. C) J/ `7 {
这其实是一个不需要通过民意调查印证的判断,而是一个符合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常识。在市场化语境中,个人消费的是自己的东西,受到“成本最小化”这个最 ( f) b) d8 P/ g M
基本、最硬的市场约束,再浪费也不会浪费到哪里去。ZF是用纳税人的钱办事,花别人的钱给自己办事,当然有天然的、制度性的浪费取向——正因为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关注点不是个人浪费,而是设计了一套精密的制度防止ZF的浪费,因为ZF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公众为了公共事业而让渡出的一部分财产。只有纳税人在场、所有者到位的财政约束和监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节约ZF。
% O& B# R' _0 |8 ?8 u
# Y0 M# V9 `% L/ k; uwww.xmjeep.com 中国的ZF浪费严重,正在于“所有者监督”的缺位,公共财政的所有者被排斥在外,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的浪费当然会成为制度性现象——这是众所周知的制度原因。笔者本文主要不是重复这个常识,而是想谈当下ZF浪费所以愈演愈烈的另一个原因:对反腐败的报复性反弹。在中央加大反腐力度的情况下,腐败**和腐败机会受到一定压制的官员,从大吃大喝和大修大建的浪费中寻求一种物质和精神补偿;在“腐败利益受损”的认知下报复性地浪费公款:既然再不能轻易把公款放到自己腰包中了,那就大家一起大吃大喝、肆意浪费吧。 www.xmjeep.com* Y* x' q- \: O9 u* p/ O( o
/ c/ n! C+ C: T2 f, E; \
与一些基层官员聊天时,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大言不惭地为公款吃喝辩护:我一不贪污,二不受贿,吃点喝点算得了什么?为豪华办公楼辩护:办公楼再怎么豪华,我没有把钱放到私人腰包,改善一下办公条件怎么过分了?为奢侈公车辩护:比起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买辆公车也太普通了——这些辩护首先暴露出个别官员骨子里有“贪贿可为浪费垫底”的意识,然后又带着对反腐的抗拒情绪,这种情绪使他们报复性地浪费公款:封堵了我贪的通道,减少了我贪的机会,我就浪费,反腐的力度越大我浪费就越厉害。 % J( z$ \0 M/ W/ x
+ V5 `) `6 \- D- g2 `- S* R 这绝对是反腐败的非意图后果,本想通过反腐约束官员的贪欲,却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官员的浪费取向。在这种报复性反弹中,公众实际上未从反腐中获得大利益,因为落到贪官私囊中的钱虽然可能少了,却没有用到公共事业上,很多被浪费掉了。
3 }9 }0 E/ T; i+ d* L& }' I+ D) g9 x
这种报复性反弹表明,我们的反腐伦理要求过低。仅仅将“把公款放到私人腰包”定位为腐败,至于把公款用到官员嘴中、屁股上、住房上,则不是腐败而是简单的不正之风,处理至多仅停留于DANG纪ZHENG纪层面。这是一种非常消极、底线的要求,使官员对浪费公款极度缺乏耻感,浪费也能找到“至少比贪污好”的道德借口。其实,反腐应有更积极的要求,不仅要使公款免入贪官私囊,也要使公款用于公共事务用到纳税人身上。“不管你怎么花了,没有把公款用于公益”的行为都可视为一种腐败。正是从这个角度,笔者赞同前段时间有专家提出的公款吃喝入罪的观点,提升反腐要求,建议给公款吃喝者定罪立法,设立“挥霍浪费罪”严惩大吃大喝,因为公款吃喝者已经对社会财产进行了侵占。
2 E9 m0 ?# J; y' L) X' dwww.xmjeep.com
5 E9 H8 F# T+ J# Zwww.xmjeep.com 当然了,消除ZF浪费的根本还在“所有者监督”到位。让纳税人监管公共财政,而不是依赖更高权力约束下级权力的反腐。前者是管自己的钱,分分厘厘必细究;后者则缺少对自身利益得失的切肤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