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学:何时再有蔡元培?
2009-05-06 23:37
7 {/ d7 }3 d7 V分类:青灯读史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 z, S0 o) O# _0 N R! v9 a9 Mwww.xmjeep.com大学大学:何时再有蔡元培?2 {4 y6 Z5 o( d* g
( g, y9 u. C! L" D; n e厦门越野联盟章立凡
' W5 S1 E. d; y厦门越野联盟2 c( h( @- ]( w, T; O+ s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中华民国临时ZF教育部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这是教育总长蔡元培启用教育部印信的当日发布的。5月,教育部再度下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7月,蔡元培在全国第一届教育会议上提出:各级学校不应祭孔——“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O; T q+ U$ M1 m- G1 E
6 d0 U3 g7 w( I& x厦门越野联盟 颁行上述政令的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原是维新派中的一员,后弃官从事教育事业,并逐渐转向革命。1902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1904年在上海组建光复会,翌年光复会并入同盟会,他被孙中山委任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听课,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蔡元培回国,并于1912年(民国元年)1月出任南京临时ZF教育总长。1 g% S7 w( T2 i' p
8 B9 A& ]$ q ~& b
正是这样一位学贯中西、受过全套传统教育而又从封建营垒中杀出的人物,废止了历代封建王朝正统教育的读经制度,提出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取代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他认为:“教育有二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时代(兼立宪而含**性质者言之),教育家循ZF之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隶属于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有超轶政治之教育。” 凭着这样的理念,他创建了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厦门越野联盟; m. t& F4 z" `9 h0 i2 X
- Q, @3 \$ L8 r: t) E& X" P# O+ x 出掌北大,宗旨正大) e- w7 K5 ]" a+ ?, H
; F1 ?" }7 m; [* h+ V! I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蔡元培不愿与袁ZF合作,于1912年7月辞职,翌年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1916年袁世凯死后,蔡元培回国,同年12月26日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5 G( b7 j3 f. ?4 P* J
5 S4 G! A6 g$ U" l; z, p+ a' l7 Qwww.xmjeep.com 北京大学前身即清末之京师大学堂,实为一座“官僚养成所”,衙门习气深重。蔡元培抱着改革教育、清除积弊的理念,于1917年1月8日到北京大学上任。到校视事的第二天,他发表了就任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日抱定宗旨,二日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这三点要求,都是有针对性的。
4 @) S# Z; p: P5 ?( j# s
, z& n' O3 V/ H* n' Z厦门越野联盟 蔡元培在1906年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故对清末以来大学生的积习,有着深刻的了解:“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故而不在乎专研学术的教员,而追捧来兼课的ZF高官,因为毕业后可倚为靠山。
$ N9 D1 r! @' v9 g2 o% rwww.xmjeep.com厦门越野联盟! j4 X* G7 s7 n9 K) S' S* B7 `" @/ J
蔡元培认为“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他强调学生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求学不应以做官发财为目的。“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不同于一般“学成任事”的专门学校。“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WP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 m q0 z+ y" Y3 c4 i3 S: r/ k* V
, ?2 D7 \! S2 I& }$ `% S# ]. [ 蔡元培在演说中痛陈:学生在校如果不能“植其基,勤其学”,即便将来出而仕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在第二年的北大开学式演说中,他又明确提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8 V e' u$ J. v& g$ r
www.xmjeep.com( O* j& j8 }$ k$ \' o1 |3 g
蔡元培指斥的这些积习,在今天的大学中(特别是在混WP的官员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他的办学主张,更足以令后世以大学为学店、以学历为利禄身阶者汗颜。www.xmjeep.com* H+ ]0 T+ y# y" j
S# x; ?7 c) ]* c# K
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厦门越野联盟$ G. { O1 k" k" b( ~
^; H1 t4 e6 @1 _- e
蔡元培到北京后,曾向老友汤尔和探讨整顿北京大学校务,汤向他推荐了《新青年》主笔陈独秀,蔡与陈本是相识已久的革命同志,他翻阅了《新青年》,力劝陈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陈杜撰了履历,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新青年》杂志社也随之迁至北京。www.xmjeep.com8 t0 {# e2 }4 m, H: }" z4 J
5 K9 n0 ?4 S8 A' Y+ C% H* w厦门越野联盟 1917年7月,另一位新文化领袖、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教授,并因胡适的介绍引进了不少新派学者。蔡元培后来回忆说:“那时候因《新青年》上文学革命的鼓吹,而我们认识留美的胡适之君,他回国后,即请到北大任教授。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人,所以一方面与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马幼渔,刘半农诸君以新方法整理国故,一方面整理英文系;因胡君之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 A _8 I# z2 R/ [' t# B# h& q b, g% K3 \0 I; F+ Z( p" Z% O
被蔡元培聘入北京大学的,还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蔡、李二人于1917年在北京相识后,在“教育救国”及“兼容并包”上多有共识。1918年,北大逻辑学教授章士钊请辞兼任的图书馆主任一职,并推荐李大钊接任。后来,湖南青年**因准岳丈杨昌济教授的推荐,被李大钊接受为图书馆助理员,并到北大旁听。www.xmjeep.com4 s4 W. a; R% j2 _6 Y
9 L: w+ y; c. u* }7 D# k6 s5 M a 蔡元培延聘师资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据梁漱溟回忆,1917年自己受聘到北大讲授印度哲学时,年仅24岁。蔡先生是因看到他论述佛学的《究元决疑论》后提出聘请的,他本不敢应承,蔡诚恳地对他说:“你不是爱好哲学吗?我此番到北大,定要把许多爱好哲学的朋友都聚拢来,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你怎可不来呢?你不要当是老师来教人,你当是来合作研究,来学习好了。”这几句话打动了梁漱溟,于是应承下来。
- _! {( z6 Y& {/ T. c, J3 Z
9 N9 ~5 v6 ^- U4 b. z8 q5 B7 [1 m 厉行改革,健全学制
% E. P( X: d0 j3 _# r( }9 ^% k
2 K/ p' {/ I5 S' r7 d- ` “**”精神是“科学与民主”,蔡元培是将教育科学化的第一人,也是推行大学管理民主化的第一人。6 E- m K: k8 D
厦门越野联盟2 a' _* t3 J J+ P( W9 i
他在北大校长任内,推行了一系列教育体制的改革。1917年10月,他主持召开了北京各高等学校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大学规程。胡适建议改分级制为选科制,此议获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个单位,预科应修满40个单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选修科目可以跨系。这是中国的大学选修课及学分制的由来。厦门越野联盟- i4 ^6 P# P1 B+ f [7 Y5 m: {6 ?6 o8 F
- c* u5 m2 M3 l# X
蔡元培认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学,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列入理科;教育学与美学,也渐用实验法,有同一趋势。地理学的人文方面,应属文科,而地质地文等方面属理科。历史学自有史以来,属文科,而推原于地质学的冰期与宇宙生成论,则属于理科。”
. ?" z# H# g0 Y& A- ~www.xmjeep.com
4 t8 \( S" u$ k* h厦门越野联盟 为推行“沟通文理”主张,蔡元培率先提出了将大学分为本科与专科的创议。他于1917年1月提出大学改制议案:大学专设文、理二科,其法、医、农、工、商五科,别为独立大学,但在当时未能成功。1918年10月,他再度向专门以上学校校长会议建议:大学本科,“融通文、理两种之界限: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之某种(如习史学者,兼习地质学;习哲学者,兼习生物学之类);习理科者,不要不兼习文科之某种(如哲学史、文明史之类)。”这个建议获得通过,由北京大学试行。1919年,北京大学正式实行 “废科设系”,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十四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 L6 E$ c. S/ {5 p# f2 @4 f厦门越野联盟
' `' U: _1 s6 \7 l5 L8 P 为使本科毕业生继续从事较深的专门研究,蔡元培还接受胡适的提议,计划设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国学四种研究所,并先办起了国学研究所。北大在蔡元培任内以文科见长,但他也十分注重理科的建设,请到了李四光等名师到校执教,以求达到各系平均发展的境界。1930年蒋梦麟继任后,北大理科有了长足的发展。针对守旧派的尊孔以及以孔教为国教的主张,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创议,在北大先后成立了书法研究会、书画研究会、音乐研究会。# c& Q, z/ B/ g& i4 w
厦门越野联盟$ z: Y3 ], c+ }2 i! |) Q2 c
蔡元培对北大的一大贡献,是接受胡适的建议,仿效美国大学建立教授会,推行“教授治校”制度。蔡元培邀请他早年的学生、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得意弟子蒋梦麟到北大共事。他请蒋通盘计划,设立教务、总务两处及聘任财务等委员会,均以教授为委员。蒋出任总务长,顾孟余任教务长。后来蒋梦麟正式执掌北大,提出“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健全了北大的管理制度。; v3 t; `! y: Q' s' _
4 y; R% {- f# E' H# F8 r$ o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是民主,他不仅推行教授治校,也主张学生自治,鼓励学生组建自己的社团。他认为组织学生自治会“可以把治者与被治者的分别去掉”“由学生传之各地方,一定可以提起国民自治的精神”。当时的北大成立了许多学生社团,都得到蔡元培的支持。其中最著名是傅斯年、罗家伦组织的新潮社、许德珩等组织的国民社,以及由守旧派教员支持的国故社。厦门越野联盟4 {; e" y. L3 e: }1 y$ t: l
7 y( a' ]. e- K' a
蔡元培素来主张男女平等。1919年10月,胡适发表《大学开女禁的问题》,呼吁社会改革女子教育,这个主张得到他的赞同。1920年春,北大就招收女生9人入文科旁听,暑假又正式招收女生,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7 y; ^( i( e, D! m+ t6 Q0 z8 y) O9 t; ^" c0 z
蔡元培提倡“劳工神圣”,同时为穷人争取平等教育权利。1915年他曾在法国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9年3月,他在北京与少年中国学会的王光祈等发起工读互助团,并组织募捐,帮助贫苦青年实行半工半读。7 j! ^9 h7 [9 c$ Z$ \* K" M3 D: j
- e2 _8 O) n1 L% v3 Z- w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0 C' Y" E2 ~ P6 zwww.xmjeep.com
( @1 C, P" v- `3 H! }- Q' E 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提倡学术民主。他聘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等“新派”人物来校任教,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中国GCD的三位主要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都是北大教员。蔡元培在积极提倡新文化的同时,并不排斥旧学,一些站在新文化运动对立面的旧学代表人物,如主张清室复辟的辜鸿铭、鼓吹洪宪帝制的刘师培以及国学家黄侃等,也同时在北大执教。
! U4 X: r9 s7 j ^www.xmjeep.com厦门越野联盟3 V: o0 ?, ?7 p" _
据北京大学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教员217人中有90位教授,平均年龄仅30余岁。对其中76人的统计显示:50岁以上6人,35岁以下43人。当时陈独秀39岁,梁漱溟24岁,徐家璜25岁,朱家骅26岁,李大钊、刘文典、胡适28岁,这在当今的大学中是无法想象的。当时北大本科学生平均年龄为24岁,师生年龄段的接近,给校园带来了清新活跃的学风,其中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冯友兰等,后皆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 `8 a& b9 y p+ p% ~9 c* \9 @( Y$ F% Z0 b4 W0 J. q: k
蔡元培认为:“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他在主张“兼容并包”的同时,仍坚持自己的新文化理念:“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到北大后,凡是主张文学革命的人,没有不同时主张思想自由的;因而为外间守旧者所反对。”
N+ W# k& z0 n2 O7 h$ R- T, P7 g; v( T- v1 o& i
守旧派代表人物林纾曾发表致蔡元培的公开信,对北大的办学方针提出挑战,攻击新式教育“尽反常轨,侈为不经之谈”,“覆孔、孟,铲伦常为快”,认为提倡白话文“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他还告诫蔡元培说:“大学为全国师表,五常之所系属”,“今全国父老以子弟托公,愿公留意,以守常为是”。" D; `5 w9 z; o
s. R0 L& ?: x9 M厦门越野联盟 蔡元培立即发表公开信回击,他要求林纾提出证据,北京大学教员在校内校外,何时何地发表过“覆孔、孟,铲伦常”的言论?他举证指出,北大教员中研究孔孟乃至尊孔的大有人在,至于教员在《新青年》杂志中,“偶有对于孔子学说之批评,然亦对于孔教会等托孔子学说以攻击新学说者而发,初非直接与孔于为敌也”。“白话与文言,形式不同而已,内容一也”;蔡元培还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指出严复翻译西方学术著作,林纾翻译外国小说,都是由白话译成文言,“公能谓公及严君之所译,高出于原本乎?”林翻译过的《茶花女》、《迦茵小传》等言情小说,同样有悖封建伦理。
; n5 u9 N- o. {2 G
% W+ }2 r& m) `9 Z& v9 h6 X% O 蔡元培在这封公开信中,重申了自己的办学原则:
/ x y: ^' w# z/ a; T2 I# l2 T2 }厦门越野联盟- N/ s1 d# c9 \2 |* _' }$ n4 b1 b
(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与公所提出之“圆通广大”四宇,颇不相背也。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L F( R2 T6 g/ e. N' A, b5 j. S* c1 I
3 B( I5 s% u! }9 J厦门越野联盟 (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
. C+ s1 e3 U1 X: ]厦门越野联盟
7 v! F4 G4 i0 Z+ Y1 L# S 保护学生,去职复归) w- t9 D) a5 c! S& `9 O7 i+ T
5 M- X* S9 i" z" O: `
蔡元培在北大的推行的教育改革,一直受到北洋安福系政客的攻击。他发表致林纾的公开信后四十七天,北京爆发了**运动。www.xmjeep.com* P) `1 [9 v. N8 X
厦门越野联盟0 J" U% T4 t7 Y, b9 ]3 m
1919年春,中国以战胜国的地位出席巴黎和会,却未能废除列强在华特权及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密约。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林长民5月2日在《晨报》发表《外JJ报敬告国民》,披露了这一消息。同日,蔡元培也将北京ZF密令签约的内幕告知北大学生罗家伦、傅斯年,并召集全校教职员开会商讨挽救之策。
6 y2 j7 ]8 a7 x6 l" D, J0 t9 {www.xmjeep.com
* @! {$ z: P! A5 ^; y厦门越野联盟 5月4日北大学生结队出发请愿时,蔡元培有过劝阻之举,但很快就放弃了。他一向主张“读书不忘救国”,同时也认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过去他也曾两次劝阻过学生**,但这一次态度不同,他在电话中对教育总长傅增湘说:“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阻止。”
2 k7 N& }. m# e7 K9 Y, V: W; \# \, ^. h1 R' ?
**学生焚烧曹汝霖住宅、痛殴章宗祥的事件发生后,蔡元培全力营救被捕学生,尽到了校长的天职。他向学生们保证:“你们放心,被捕同学的安全,是我的事,一切由我负责。” 5月5日,教育部下令要求各校校长将为首滋事学生一律开除。蔡元培等十四所大专院校校长在北大开会,认为“若指此次运动为学校运动,亦当由各校校长负责”,蔡元培表示“愿以一人抵罪”,当场议决成立校长团,向当局请愿营救。5月7日,北京ZF迫于全国舆论压力,释放了被捕学生。
/ b/ U; k: Z5 X7 q6 R# g; {8 S3 w" v3 j# v# ^
当局认为蔡元培是学潮的幕后指使人,内阁会议上提出了解散北京大学,撤换蔡元培等主张,教育总长傅增湘也遭众人围攻。被捕学生安全返校后,蔡元培为承担责任,于8日提出辞呈。同日,北京ZF内定由马其昶取代蔡元培,并下令将已释放的学生送交法庭,整饬学风。在这种情势下,蔡元培于5月9日挂冠出京,经天津南下转抵杭州。
( Z# L8 _5 p( X) X2 ]- F
: R' T( l' ^; F5 P! [: w, N 北大师生一再向教育部请愿,要求挽留蔡校长,其他院校师生也一齐声援。北京各大专院校校长同上辞呈,表示与蔡共去留。5月19日,北京学生总罢课。6月15日,蔡元培发表《不肯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提出:一、我绝对不能再作那ZF任命的校长;二、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三、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
' f, a: ~4 {8 [! F% ?5 i8 k. m5 ~1 K2 j) E5 ?6 L/ N
他强调:“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得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开明**的国度,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拘束,是很不自由的”;自己到任后稍稍有所革新,就被守旧势力视为“洪水猛兽”,“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世界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吗?还要我去充这种大学的校长吗?”
& I6 {3 `+ k, z9 b1 i% X
0 y% Y+ G2 M+ b) |4 m 蔡元培这三个“不”,真是掷地有声。有学者总结说,他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
" u! R) F1 }5 t; H4 X
! C! J m" s' h+ [ **运动的影响播及全国,引发了全国学生的罢课,工商各界同仇敌忾,以罢工罢市作为声援。北京ZF迫于压力,下令慰留蔡元培,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北大师生代表到杭州恳请,蔡元培才应允回校。回校以前,他发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提出学生救国,重在专研学术,不可常为救国运动而牺牲。同年9月20日,蔡元培重新回到北大视事。' l3 J# p* @* P! w
* \6 `1 Y% G" j$ ?, l 蔡元培从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到1927年离任,掌校十年有半。其间因各种政治原因,曾七次提出辞职,毫无恋栈,足见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教育官僚。此后,他长期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直至逝世。6 y$ k$ m6 {1 T# p/ A& \
! V5 N' c7 n6 `0 r: z& b4 l0 f
抚今追昔,蔡公何在?
+ }1 p: e) f5 R$ ?# R8 P% f. G
+ d q! m/ f8 P/ Y5 b4 B3 W* p! f3 R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之时,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生命之火燃到了尽头。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寓所赍志以殁。; ]4 N9 A8 [2 U+ [4 R
1 `2 U! n1 J. _ T3 b$ }/ b' G
蔡元培的道德文章和教育成就,得到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一致推重,身后备极哀荣。陈独秀尝论其人品气度说:其一,他一生追求进步革新的人格魅力;其二,他博大的胸襟,容纳百川,不拒细流。这些话并非溢美之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三位巨人中,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胡适提倡白话文,而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舞台。这一代19-20世纪之交中西文化对撞背景下产生的精英,是无法复制的。5 t( w& m1 x+ v, a- i
+ M8 b9 [; a8 c: [# z4 L* t* P. w **纪念年年有,今年正值九十周年。新文化运动已离我们远去,尊孔读经又回来了,学术大师只见背影,诺贝尔奖纪录为零,教育的官僚化、功利化积重难返。当人们高标科学发展观,并重新认识民主这个“好东西”时,反思中国的教育,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像蔡元培那样的真正教育家——还会有吗?
$ v6 p* z6 w7 P' x1 E+ pwww.xmjeep.com
7 Y: c0 x) Q i/ ^8 \ 2009年3月25日 风雨读书楼; N! x& n7 i* n; m4 j) Q. z
《炎黄春秋》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