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听风的人》之三:路途中的兰州
很久以来,就想去西藏。2003年的十月,终于能沿着自己的愿望向西出发了。唐边塞诗人岑参送别朋友颜真卿出使河西走廊日:“边城夜夜多悉梦,向月胡笳谁喜闻。”第一站就选择河西走廊的起点城市__兰州。
车子经过河南偃师这夏商古之地时,下雨,一切都灰茫茫,看不到景物,毕竟还是黄河之南,高速两旁的绿色还是逼人眼前,加上朦胧的雨丝,竟有江南的感觉。这条路过去,已经在指南针上显示出向西的方向。到第三天中午,德国曼大巴已经行使在兰州的大桥上,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母亲河黄河,黄河穿城而过。据说兰州是唯一一个被黄河穿越的城市。
先前兰州在自己的心底最有缘的当然是“兰州拉面”了,在平阳是尝过,感觉没有什么特别。可是找到兰州最有名的“金鼎”清真拉面馆尝一尝,真是大快朵颐起来了。那清真牛肉加了一大盘,把肚皮涨得真想喊几句。沿着一条大街来到如绢似练的母亲河畔,可以看到那好象还很沉稳的从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就长期作为兰州主要交通设施的中山桥正在逐渐结束自己的使命。可是,桥上漫步休闲的人还是不少,那些个与我一样来观光旅游的人更是拿着个相机频频按下快门。
踱步在岸边,黄河很静很静,平静得就如平阳的瑞平塘河一般,不过就是色彩是**的而已,可是她却能一望无际地向远方延伸,一条黄带似的蜿延而去,对面是不高的连绵的山包,黄土上覆盖着淡淡一层绿色,大多的植被都没有超过一人高,据说先前没有这般的绿色,因为今年的雨水太多,已经染绿这边的土地。
许多的孩子午后就开始在这儿嬉戏游玩,或许是天空灰灰的缘故,对大片大片的草坪和粉红的小花有着更多的投足注目。坛子的边上,一些养护工正在歇息,三三两两喝着水,我想,美丽与用心应该是相互依偎的吧。转头的瞬间,一对黄河边的恋人低述情话,与同去新婚朋友的“黄河作证”相映成趣。看着眼前的情景,一人无语,如果岁月有如流水,那么就象如此这般的西部城市一样亦在重复幸福与怅惘。
兰州向西,涉黄河,翻乌鞘,就此踏上绵延10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苍凉与璀璨时刻伴随着路人在这条狭长的通道上前世今生聚散离合。李涣在《甘泉道中即事》中写出河西走廊的人事的艰苦岁月:“一渡黄河满面沙,只闻人语是中华”。向拉萨行程2000多公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