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下马,中国每年损失超6000亿美元
对现代航空航天产业稍微了解的网友,一定知道航空业其实才是一个国家科研、产业及国家综合国力与实力的顶尖象征。也就是说,实际上航空业的难度和创造的价值及其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才是第一位的。 ( A5 g, ]' J: s8 m5 \# w! z4 J, Q
曾几何时,中国在晚于欧洲空客项目大约5年的时候,启动了中华民族再一次勇追人类科研最前列和最高峰的努力,那就是“运十”项目的启动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磨剑锋刃出鞘,“运十”横空出世竞峥嵘。中国在人类近现代工业科技史上,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前列,与当时的波音、空客鼎足而立,并在空客尚未商用、波音不敢飞高原的情况下,“运十”数次往返成都-拉萨,成为全球第一型飞越世界屋飞机! 4 y' [1 |& G8 q7 H, t6 b4 I
6 F& P( Q9 d9 C* o
然而,“运十”的太完美太成功,注定了要遭人忌恨,遭人暗算。在所谓脊的民用大继续试飞所需的3000万人民币资金被否决,进而整个“运十”项目被下马后,中华民族当时最卓越的“运十”科研团队被解散、科研人员流落南京和杭州等街头靠画城市地图维持生计。中国成功奠基并起步的航空业彻底被掐死,而大约20年后在欧洲国家超过近百亿美元的政府财政扶持下,空客终于成功盈利并与波音二分天下。当然,从此以后,神州大地任波音、空客肆意驰骋。或许,当波音与空客飞越上海上空时,一定会向某个老机场内迄今仍然桀骜而立的“运十”敬礼问好,因为它们曾经都是人类最杰出的三个孩子三个兄弟。厦门越野联盟. ]' T! K- | L; f9 ?3 m H0 t
& s4 e7 L2 E5 A% I- s2 R! [5 I
' D g \* T0 X0 q: M
9 s) p' A) A8 E7 r3 U2 W( ^5 \; z
“运十”下马后不久,人类即迎来了航空业的蓬勃发展,波音与空客独霸全球航空业、独霸中国航运业,赚得盆满钵满,航空业并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www.xmjeep.com! ^& v6 V$ I9 F
0 N8 T% r4 e0 }( @
2 @/ I( |( u# A$ t/ m' K3 J0 w# j
全球领先的定量分析和经济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所与空中客车公司日前共同发布的航空业研究报告《航空业:连接现实世界的全球网络》指出:航空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创造了大量的直接经济效益。航空运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近年的年均客运总量达25亿人次,货运量约为5000万吨;航空业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提供了超过550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了425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远远高于制药业(2700亿美元)、纺织业(2860亿美元)和汽车制造业(3220亿美元)创造的收入;航空业及其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每年提供超过3300万个就业机会,创造1.5万亿美元的收入;2007年的全球制造业商品贸易额中,约35%(3.5万亿美元)的商品运输是由空运完成的;航空业促进了商品、劳动者和旅游者的自由流动,增加了国际投资,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航空业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了效率,加剧了竞争,促进了创新,航空业的研发投入给社会带来的好处要远远多于给航空业自身带来的好处。预计到2026年,航空业将创造超过5000万个就业机会和至少3.6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其中尤以中国市场增长迅猛。& l/ g$ x/ W1 K+ p
" t. [8 ^! S. ~+ k
3 G! p0 B3 c- f$ e厦门越野联盟7 K2 |' R0 |! i% K P* {( L
按目前航空业及其产业链年均提供3850万个就业机会、创造2万亿美元价值这样的现状为基数,如果“运十”没有被下马而是如同当年的空客一样被坚持做大做强了而与波音竞争,那么“运十”仅仅分得不足三分之一的份额,则“运十”为标志的中国航空业现在将为我国每年提供不少于120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不低于6000亿美元的价值。但如今,这一切全被波音和空客分食了。2 u' d o. B. g4 w/ Q$ m G5 B+ B
+ w( ~2 m% k: R0 z/ L
$ Q, r. p, V- h: x7 A3 h o6 G 每年1200万个就业岗位和6000亿美元产值的航空业,这要抵多少个“算是很不错的”的血汗工厂富士康?这要解决多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明年大陆大学生毕业总人数预计将达到750万)?仅此航空业一项,中国还需要仰人鼻息年复一年缝裤头卖血汗卖资源去换取可怜的外汇然后再去买美国国债而受制于人吗?
& p7 ?6 P0 \5 \8 |/ A, t: |. I厦门越野联盟
% J8 S1 z) w2 W& a( u7 ]' h
9 _5 y( d0 U/ {+ P, m 当然,与航空业几乎同命运的则是庞大的汽车工业。我国早已经远远超越韩国的庞大完整的汽车产业,到现在全部沦为万国汽车厂家的组装车间,全国满大街跑的已经基本没有一辆是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了。如此庞大的市场、令人无法想象的惊人的天文数字般的汽车业利润每年则如滚滚洪流般流向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瑞典、英国等众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