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毅评析中国青铜镜收藏市场
2012年02月18日 11:2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微博 www.xmjeep.com' t( s1 a' n) h: S
记者 唐子韬5 h$ N+ T* ^9 Q4 H( l
0 E6 ]; f# c. y$ A* j1 v9 x “如果说中国商周青铜礼器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皇冠,那么战国、两汉、隋唐青铜镜之中的优秀作品无疑是皇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这是国内著名青铜收藏专家冯毅给予铜镜的至高评价。; V6 V. n% b1 r+ Q+ ?" c1 y7 @1 r$ I
/ {- H; i0 B& ] 在10年前,在铜镜还未得到收藏界重视的时候,他便带领着一些收藏爱好者开始了古铜镜的收藏。去年,他以3500万元高价从日本青铜器藏家千石唯司的手中购得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成为业内佳话。www.xmjeep.com" j+ x8 J1 Y9 o7 b9 P% v
www.xmjeep.com0 i: W9 z7 V! u' `6 o
冯毅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唐铜镜代表了青铜器制造工艺中最顶尖的水平。在给记者讲述了这段曲折的收藏经历之后,他肯定地说:“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通过铜镜推向顶峰,这是青铜艺术达到极致的体现。”
& m3 Y+ ]& ~" Qwww.xmjeep.com2 n/ _3 i3 M- K' i, |
鉴兴衰3 g+ v: i2 o* ^& q; f
( G/ g; q" b7 | 铜镜,自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开始,经战国、两汉,制作工艺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此后,作为古代艺术精品类别之一,由于部分制作工艺的失传,铜镜制作在宋代开始衰落。宋代徽宗皇帝时期,宫廷掀起了收藏、著录、研究的风潮,开始大批收藏、仿制汉唐铜镜。据冯毅介绍,宋以前的优秀铜镜大多采用“范铸法”(“陶范”或“泥范”)制造。这种方法浇铸难度大,制作成本高,做好很难。到了宋代,由于宋以前铜镜陶范浇铸工艺失传,而改用翻砂方法铸造的铜镜,在浇铸之后往往需要用刀刻等辅助工艺,才能保证背面图案的美观清晰。
1 Y% ]& z* N, {& ~* g' \ x$ u/ l* L9 i2 r( C( R& g4 R3 ^
至今流传于世的由于大多是在民间相对简陋的制作产品,因此往往不入收藏者的“法眼”。“这也是为何过去铜镜收藏一直受到冷落的原因之一,”冯毅说,“因为,艺术品必须从视觉感官上让人感到精美漂亮,才能引起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厦门越野联盟/ V1 J# O/ A7 E# ]: b' x
$ T8 C" z; K) h8 Y4 ? 到了清代,在宫廷编著的《宁寿鉴古》和《西清古鉴》中,收录了宫内收藏的全部古铜镜。并在乾隆的授意下,内务府造办处设专人负责仿制一批汉唐铜镜。但这些铜镜在收藏家冯毅看来尚属中低等。而民间仿制的铜镜则更为粗略。首要原因就是炼制优质铜镜的技术早已与古代无法比拟。/ M/ }' {/ x E: b' |
' v) E. b! p8 R- c- p. {8 t 冯毅认为,过去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的青铜铸造水平从战国时期开始衰落。“从铜镜受到收藏界关注之后,我们发现铜镜制造是青铜制造工艺里最为精华的部分。青铜制造工艺是通过铜镜的制作推向顶峰。对于它的保存和研究可以促进中国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历史重新书写。”厦门越野联盟. n# T$ C* E8 @! ]7 K
6 `6 a6 ~+ ?/ d" v2 O
在他看来,铜镜制造工艺的发达代表了中国青铜铸造水平的高度发达,至今中国的古代青铜器也是世界最好的。“但从目前存世的铜镜的质量上看,由于工艺的失传,宋代之后铜镜的制作水平也开始下降,说明青铜器制造也开始走下坡路。”他说。
8 z4 R9 y! k4 ]% Nwww.xmjeep.comwww.xmjeep.com/ r; q. @% J; |% c( j1 U
他认为,铜镜可以为研究中国古代青铜制造业发展的资料佐证。* J* k V) u: o2 g; [: {
: H- _( ]2 K) T) l0 L
易辨伪厦门越野联盟1 {) }; j0 C9 e+ q; |" E7 W- \
www.xmjeep.com$ p4 I2 }" J& P; t
在冯毅看来,直接从制造工艺入手是辨别铜镜真伪的最简便做法。由于青铜仿制工艺的发展,传统的鉴定方法——“红斑绿锈、范线垫片”已经很难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 v# d; ?6 l& f* o, Wwww.xmjeep.com+ C) D# R! d% u# A- j/ O9 e
“其他艺术门类,如陶瓷、书画艺术品的制作或创作方法都延续下来了,唯独铜镜的制作工艺由于‘范铸法’工艺的失传,使得宋以后的铜镜质量与前朝相比有较大区别。”后代仿制的铜镜多数是以“翻砂法”和“失蜡法”制作。厦门越野联盟* E' q Y& v, ` I d- _. I, n3 C
, D- s; S N( i- r
冯毅介绍说,宋元辽金四代的铜镜基本都是由翻砂法制作。“现代用范铸法做铜镜是做不好的,如果制假,只有用失蜡法做。”他告诉记者,虽然失蜡法是一种较新、较为先进、精密的铸造方法,但也无法达到古代范铸法的精致程度,并不能制造出强于范铸法制造的青铜器。
% h2 V9 @2 U3 q. H. c" y6 |www.xmjeep.com& Z, A" X4 M5 n) n" M
此外,唐代以前的铜镜是几乎不用雕刻一次翻模制成的。浇铸完成之后只需要在背面简单的清理,再打磨光面。宋以后的铜镜浇铸后大多比较模糊,故通常需要刀刻完成。
4 X, |7 [& H- F, D: [
0 |% d1 W6 W/ } 根据这些制作方法留下的痕迹,藏家便可以从外观上判断其真伪和仿制程度。: @. z: m# p! d M H3 v# a
* k/ b D- F( k; b厦门越野联盟 可升值厦门越野联盟" }- A4 B2 n6 e; X( s
厦门越野联盟, w/ L5 `/ V' i3 b& M
近些年,铜镜的价值逐渐被业内藏家认识到,收藏开始升温。嘉德、保利、瀚海等国内大型拍卖行近两年陆续推出铜镜专场,且成交率很高,铜镜拍卖已经进入大拍时代。" x7 ~3 s Q5 I1 J
) v6 X3 N6 o! S7 y 冯毅告诉记者,10年前他劝人购入的价值两三万块钱的铜镜,如今已经涨到了二三十万。“好的铜镜的价值在短短几年间上涨了10倍多。从投资角度讲,这无疑是一笔好买卖。”
9 `( c8 w# j+ X* h
' `& h1 N/ v+ M' M5 b- a 但是,相比国内其他杂项门类如瓷器、紫砂等,铜镜收藏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中国铜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丁方忠认为,目前国内铜镜收藏市场仍然处于价格低于价值的状态。在他看来,正是“捡漏”的时候。0 y% f; H; n T2 _! t" n
7 g/ f( h: i( s$ O1 b0 C- o 精品少
$ Q& j/ M! {# j3 ?9 k1 swww.xmjeep.com
' F8 z0 r7 f4 Y/ B i5 Q “收藏不能脱离艺术品本身的审美价值空谈文化价值。”冯毅说。他认为,长久以来,铜镜之所以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做工优良、品质优秀的铜镜少之又少。根据他的判断,全世界优秀的铜镜估计只有两百到三百个。“即便是故宫(微博)博物院的乾隆收藏也几乎没有好的。”他肯定地说。
3 _* @2 {! X! Z" l1 |厦门越野联盟/ M0 N, v0 y' {# o
“这也说明铜镜制作的难度很大。”他说,“中国有四千多年的铜镜使用历史,如此漫长的历史和浩如烟海的制作量,也只有工艺的原因造成制作质量的差别。图案的设计、制模,以及浇铸流程的不确定因素都是造成铜镜制作难度极大的原因。”
# w8 k* z5 P* K9 j2 j3 S: u
, a8 A2 J* M( u 谈起自己的收藏经,他认为收藏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是真假。拍卖公司保证不了真假,因此,收藏家必须有辨别真假的能力;第二,收藏家必须有审美鉴赏的能力;第三,要知道一件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7 {4 C% ] @8 q, F0 y厦门越野联盟
7 t, T/ Z0 y. A7 S+ h7 Y8 K “现在艺术品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炒作的人把艺术品当作筹码。没有人考虑艺术品在艺术史上是什么样的等级。”在冯毅看来,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国唯一至今可以称雄于世的艺术品。“中国的古代青铜器世界第一,中国的古铜镜收藏也要达到世界第一。”这也是他收藏铜镜的最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