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http://www.xmbirds.org/bbs/dispbbs.asp?boardID=5&ID=3231
序:武夷山是我的家乡,我出生在这片土地,度过了我的童年,直到考上了厦门大学,然后便是远走他乡。我对武夷山有特别的感情,二十五年过去了,我还是深深地眷恋着这片土地,因为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就是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看看这片神秘的原始森林。那还是我读初中的时候,作为药师的父亲到现今的保护区采草药,这是医院里的一项活动,一共去了一辆车,五个人,为期五天,我非常喜欢植物,常随父亲上山采药,可这次父亲坚决不同意我去,因此,这个梦想就一直深藏在心底。这次厦门观鸟会组织的“绿野仙踪武夷行”圆了我的梦。
10月2日,在我家同厦门观鸟会的同伴会合后,告别我年迈的父母,我们一行18人分乘二辆自备车和一辆租来的车,直奔保护区而去。一路上青山绿水,我无心欣赏窗外的景色,心早已飞到了保护区,飞到了武夷山的最高峰,也是华东的最高峰——黄岗山。
我们站在海拔2158米高的黄岗山顶,极目远眺,天是格外的蓝,阳光灿烂,白云朵朵,蓝天白云衬托着山坡上的中山草甸,尉为宏伟壮观。中山草甸分布于海拔1950米至山顶之间的山峰顶部和缓坡地段,土壤为山地草甸土,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草本植物如野青茅、沼原、野古草等组成,由于恶劣的环境,强烈的紫外线、干旱、贫瘠的土地,这里的草长得矮小、营养不良,高度只有20-50厘米,以其弱小的身躯保护着山顶的土壤,这里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因此,我们都是小心翼翼的,尽量不踩到那些小草。那零零落落的矮化黄山松高不过1.5米,有不少还过早地枯死了,剩下几枝树干孤零零地立在山顶,带来了一丝苍凉的悲壮,草丛中不时点缀的蓝色的、白色的、**的小花,以及间或跳跃的昆虫,显示了生命的顽强,引起了我们的惊叹。
下山的时间到了,那些心中只有鸟的鸟人们迫不及待的离开这荒凉之地,乘车下山,到那充满生机的森林灌木丛中追踪鸟的倩影。我们组都是些“菜”鸟,未入鸟门,便显得不急不忙,不愿放弃这大好的山川美景,大家弃车步行,与大地亲密接触,近距离地观察,每发见一朵小花,或是生机昂然的小草,都能引起我们一阵欢呼,并把它们摄入镜头。越往下走,植物种类越多,长势越旺,不多久我们就走在了中山矮曲林带中,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特定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特殊植物群落变型,分布于海拔1700至2000米之间。这一林带的树种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林木生长得低矮,树干弯曲分支,树冠平整致密,林内湿润阴暗,树下和地表衍生有大量的苔藓植物,它的土壤以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为主。在这里我们发现了许多种野果,有成熟的红色、有美丽的**、有酸涩的褐色、有孕育中的青色,这些果子吸引着我们,虽然我们叫不出这些果子的确切名字,但认得出那是蔷薇科、海棠科的植物,因此我们大胆地品尝起来,有的微甘、有的极涩,尝到了野味的我们好不快活。走着走着,突然一棵奇特的大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婷婷玉立的树干,阿娜多姿的枝桠,非常漂亮的红褐色的树皮十分光滑,在一片青翠的灌木林中十分醒目,好似森林中的裸体美人。从树下的树名牌中我们知道这是紫茎,属山茶科,花儿也象山茶花那么大,有白色的和粉红色的。这是一种极好的观赏植物,只是皮肤奇特这一条就足以让人喜爱。细看呢,紫茎的皮肤颜色不完全相同。大体上说,一种发紫,一种发红。紫色的皮肤较老,要脱落,脱落之后成为红褐色。这种紫、红的外皮,也并不是单纯的一种颜色,而是有各种深色的斑纹,增加了它们美丽的程度。
再往下走,便是针叶林带,它以黄山松、南方铁杉、柳杉等温性针叶树种为主,是中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植被类型,因此亦称为温性针叶林带,分布于海拔1700至1850米的阴坡、谷地地带。它的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和灰化黄壤,土层比较厚,但草木层稀少,地被层比较发达。这里的黄山松由于生长条件好,长得苍劲挺拔,秀丽雄伟,绝不象在山顶上的同胞那般瘦弱。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成片生长的极其珍贵的南方铁杉,最大的两人合抱,高达几十米,树冠塔形,树姿古朴,大枝平展,枝梢下垂,枝叶扶疏,形若雪松,十分优美。南方铁杉生长缓慢,寿命有好几百年,是我国国家3J保护植物。
哇,终于我们追上了汽车,可是汽车里空空如也,那帮鸟人们已经扛着大炮,聚精会神于林木中的角角落落,绝不放过鸟的藏身之地。这是针阔叶混交林带,也是鸟类的天堂。这一林带为黄山松、南方铁杉等温性针叶树种与壳斗科、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树种混交组成,分布于海拔1100至1700米之间。它的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林下的草木层较常绿阔叶林少些,地被层发达,多为苔藓铺平地表。在一棵被铁栅栏围着的大树旁,我们找到了岩鹭和潘婷,她们手持观鸟望远镜,搜寻着林中的小鸟,全然不顾这棵我们在武夷山见到的唯一一棵被铁栅栏围着的珍贵树木。此树一树三科连理合一,这三种树是南方铁杉、光皮桦、和猴头杜鹃,分别属于松科铁杉属、桦木科桦木属、和杜鹃花科杜鹃花属,三棵树的根部长在一起,在一米多高处分开成为三棵,真是世间少有,天下绝景。
再往下是常绿阔叶林带,这可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分布于海拔300至1400米之间。这一林带的土壤类型为酸性的亚热带山地红壤和黄红壤。海拔1000米以下为马尾松、杉木与常绿阔叶树种混交的暖性针阔叶林,毛竹、杉木与常绿阔叶树种混交林,毛竹纯林等等。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野果,如酸枣、野柿子、猕猴挑、野梨,那高高的酸枣和野梨树让我们恨不得退化到猿猴,好爬上去采摘,看看周围的树枝,再长也够不着,只好从地上拣几个鸟们吃剩下来的果子解解馋,还有好几种小型野山果,我只知道当地的土名,不知其学名,前前后后我们尝遍了十几种野果,只可惜大的采不到,小的个头又太小,不够我们大饱口福。山坡下、小溪边是各色样的野花,因此,山路的两旁常常有山民们放置的蜂箱,用来吸引走失的蜂群,养蜂收蜜。蜜蜂在春暧花开的季节里大量繁殖,当新的蜂王将要出世时,老蜂王便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带着一批忠实的追随者离开老巢,去找一个新的家。山民们谙熟蜜蜂的习性,一个春天下来,这些随意放置的蜂箱就能大有收获。在一个山坳里,我们看见山民在屋内正从蜂箱中取蜜,征得同意后,我们观看了取蜜的过程,还亲口尝到了刚从蜂巢里取出来的蜜,蜜蜂在围着我们飞舞,我真怕它们为了报复我们抢了它们的蜜,而对我们加以攻击。
后记:武夷山的自然神奇、宏伟博大让我们叹为观止,“不虚此行”——这是大家发出的共同心声,4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行,让大家感觉余韵未尽,所有的人都在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后还学习了不少的东西,欣赏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集植被、鸟类、两栖类、爬行类、昆虫、地质地貌等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