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回复: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尼娜·瑞西Nina Ricci

1883年尼娜出生于意大利吐温,儿时的她就已经对服装倾心神往。12岁时举家移居法国。由于当鞋匠的父亲不幸早逝,困窘的生活使她不得不到裁缝铺做学徒,以此谋生。少年时期的限辛困苦不但磨练了尼娜的意志,也使她积累了许多服装剪裁方面的技艺,为此后的设计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凭着对服装的热爱与执着,尼娜18岁便开始主持一间设计室的工作,她服装以别致的外观、古典且极度女性化的风格深受优雅而富有的淑女青睐,赢得了良好声誉。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尼娜·瑞西品牌依然是时装领域中最响亮的名字之一,其间设计师虽几经更迭但依然独具风范。

  1905年,成为当时服装界崭露头角的青年设计师。1932年,失去丈夫的尼娜在儿子的再三鼓励下,决定自立门户,不再以出卖设计纸样的方式进行经营,而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时装公司。这时尼娜已近半百,为了帮助母亲,27岁的罗伯特放弃了前途远大的广告事业,脱身出来负责公司的业务管理与市场营销,就这样母子二人在巴黎卡皮辛大街20号开办了第一家尼娜·瑞西时装店。成立公司之后,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尼娜主要负责服装的设计创作。极女性化的设计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

  以女性特有的直觉敏感,尼娜·瑞西的设计总是充满女性味。30年代品牌创始时,尼娜·瑞西的风格就显示出与埃尔莎·斯基亚帕雷利(Elsa Schiaparelli)和夏奈尔(Chanel)等以时装革新为主的品牌不同的风格。它以相当特殊而雅致的细部表现,使服装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轻便,当穿着者在行走或跳舞时,衣服不会妨碍人的行动。细部处理也相当女性化,如褶皱、缝裥、悬垂、露肩和贴身等设计。

  在面料运用方面更别具匠心,如将苏格兰格子布斜裁用于晚礼服;黑色丝绸印花布有花纹的部分展示于胸部之上,胸部之下是直筒形的丝绸面料等。这些设计都非常体贴而富有创造性。

  尼娜·瑞西的信念就是在创造中寻找华丽的感觉和优雅的曲线。直至今天,尼娜·瑞西仍拥有高级女装的称号,而该品牌的内涵已包括有高级女装、高级成衣、男装、饰品、香水、化妆品等门类。

  巧妙的融传统风格与现代时尚为一体,使她的服装具有引人注目而不矫揉造作的特点,随着事业的发展,尼娜的作品也逐渐完善,而展现出典雅高贵、用料考究、手工精巧、线条柔美的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尼娜·瑞西服装已开始从“宫殿贵族”化走向大众。揉和了东西方古典色彩的女装,既有艳丽的风格,又不乏浪漫怀旧的情调。除此之外,由瑞西女装拓展出的男装,同样以高度著称。无论是西服套装,还是T恤、衬衣,都选用精细上乘的面料,别具匠心的古典风味,不遗余力地体现在其精湛的剪裁及个性化的饰品上。

  一生致力于探索女装设计奥秘的尼娜,经常借助人体模特来设计制作新的服装。晚年时她曾经吐露其设计宗旨:“论设计,应因人而易、因时而易、因地而易”;“裙装就以质地柔软为佳,以使女性能在舞会或舞台上尽显婀娜多姿,套装则以简约为妙,应注重制作精致,使近观不失其华贵而远观又不失其年轻”。尼娜的设计思想下是当初奠定这一品牌在世界范围内崛起的基础。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回复: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皮尔·卡丹

卡丹设计的另一特点是:情调典雅,富有女性魅力。不管他的设计如何赋予现代抽像概念。不管他是多么的“前卫”,但他并没有像以后的三宅一生,高田贤三;以及韦斯特伍德走得那么远,他设计的基本原则仍是发扬高级时装的传统精神,高雅、优美、富有女性美。这种传统精神的继承,是与迪奥的师承关系分不开的。
在他的作品里不仅能找到迪奥的遗风。亦有当他年轻时代曾崇拜过的大师巴伦夏卡的影子。据说,青年卡丹曾三次要求到巴伦夏卡工作室工作,但都未能如愿。不管如何,今天人们会肯定的告诉你:“卡丹是唯一懂得现代派高雅的人。”

高雅是皮尔·卡丹追求的目标,也是许许多多服装设计大师们刻求的境界。离开了高雅,服装就谈不上美。


这位自由的大师,不仅是当代运动距离最长的艺术家,也是整个时装界最有力的商标,他用自己的名字(其实就是PC两个字母),加上独特的授权方式,和一种惊人的奋斗进取精神,掀起了二十世纪一场大规模的商业革命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Re:

还有呢?
GET OVER IT

TOP

Re:

[em7][em7][em7]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Re:

[em9]怎么拉
GET OVER IT

TOP

回复: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约翰·加利亚诺


约翰·加利亚诺1960年出生于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母亲是西班牙人,父亲是意大利裔的英国籍人,6岁时举家迁居伦敦。受西班牙血统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和歌舞。也许得益于当安装工的父亲的遗传,加里亚诺从小就喜欢动手制作小玩意,具有灵巧的双手。
1984年6月他毕业于著名的圣·马丁艺术学院,在这个培养艺术家的著名学院里,约翰的专业是建筑设计。受当时时装设计在社会上的地位影响,加里亚诺改为时装设计。一出校门,他的首批灵感源自法国大革命的作品便在布朗时装店的橱窗内展出。
1985年约翰·加利亚诺打出自己的牌子,1987年,他赢取了全年英国设计师大奖,从街头时装跃升至高级成衣。1988年被评选为本年度最佳设计师,从此奠定了他在时装界的基础骄人成就。在每季度的时装展示会上,他都有新作问世。 1990年约翰应巴黎的设计师们之邀,加盟花都时装界。开始几年,他掩饰锋芒,很少公开露面,以谦逊的态度和平静的心情反复观看巴黎名师的作品大展及其新形象。经过数年卧薪尝胆,1994年10月,他隆重推出了'95春季时装系列,犹如于无声处一声惊雷,轰动异常。
1995年的"新都市风情"更是赢得了时装界的极大关注。同年出任纪梵喜高级女装的总设计师,名扬天下。
加里亚诺的设计风格,深受读书时期影响,那时候性格矛盾害羞的他,因须赚取外快,放学后便往国家剧院跟Stephen Marks和Tommy Nutter当兼职。在那里他被传统的服饰深深吸引着,因而不断钻研服饰历史书籍。平时最大的乐趣是逛博物馆和俱乐部,那里给了他无数的灵感。他倾慕上世纪50 年代的伦敦和本世纪20年代的巴黎生活,热爱那时的社会风情、艺术以及服装。所以他的作品融合了英国的传统和法国的浪漫。 伦敦是一个充满理性、严谨与某种程度上保守的城市,因而在年轻人当中具有了反叛与创新的精神。加里亚诺的作品充满视觉的快感,满足人们对时装的幻想。他也宣称自己的擅长是形象思维。
加里亚诺人纪梵喜设计师时,给正统、理性、儒雅的纪梵喜带来天翻地覆的惊人创意,令"正统派们"目瞪口呆,却又不得不拍案称奇。
1996年,加里亚诺为纪梵喜高级女装推出了"重返鼎盛埃及、罗马"等系列,为纪梵喜诸如了新的活力。 1996年底加里亚诺突然宣布离开纪梵喜,加盟CD,成为当年时装界的轰动新闻。加里亚诺的设计风格非常浪漫,圆形造型风格更接近迪奥,他为迪奥推出的的三大系列都展现了戏剧化的情景。他的流苏、花边、刺绣弥漫着奢华的宫廷气息,其中浓郁的女性味道和华丽的色彩完美再现了"迪奥精神",而颓废色彩则是鲜明的加里亚诺风格。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回复: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Christian Dior克里斯汀·迪奥



迪奥的设计,注重的是服装的女性造型线条而并非色彩。他的时装具有鲜明的风格:裙长不再曳地,强调女性隆胸丰臀、腰肢纤细、肩形柔美的曲线,打破了战后女装保守古板的线条。这种风格轰动了巴黎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ior自己曾经说过:“香水是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所以我选择制造香水,哪怕你仅在香水瓶旁边逗留一会,你便能感受到我的设计魅力,我所打扮的每一位女性都散发出朦胧诱人的雅性,香水是女性个性不可或缺的补充,只有它才能点缀我的衣裳,让它更加完美,它和时装一起使得女人们风情万种。”

  是Dior让黑色成为了一种流行的颜色,在他的设计中他将女性独特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开始相信一个高雅女人一天该换四套不同的衣裳,而时装几乎是人们的第二肌肤。Dior设计的衣裳永远是时装,永远存在着价值。他所设计的晚装豪华、奢侈,在传说和创意、古典和现代、硬朗和柔情中寻求统一。在Dior每一次的时装展中,晚礼服系列总是让人们屏息凝神,惊诧不已。

  迪奥还是第一个以注册商标确立“品牌”概念,把法国高级时装业从传统家庭式作业引向现代企业化操作的设计师。他以品牌为旗帜,以法国式的高雅和品味为准则,坚持华贵、优质的品牌路线,运作着一个庞大的时装王国。

  CD继承着法国高级女装的传统,始终保持高级华丽的设计路线,迎合上流社会成熟女性的审美品味,象征着法国时装文化的最高精神。

  50多年过去了,Christian Dior这个名字依然引领着世界的流行时尚。然而在这些辉煌的业绩后面,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Dior,他充满着深情,极为害羞,又极为幽默,他便是永远的Christian Dior。


在他的盛名背后,迪奥的人生没有什么戏剧色彩。他寡言、天生羞怯,忧郁而孤独。他嗜好美食,因而有些肥胖和行动迟缓,喜欢阅读历史书籍和一些占星卜命的书。他不善于和传媒记者打交道,为躲避记者,他甚至把自己藏到了浴室中,可同时他又开创了在时装表演结束前和模特一起问候观众,以使表演达到**的传统。

迪奥最伟大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悉心提携新人的大师风范。不同于当时行业中的许多成名设计师,小心翼翼地护卫着自己的声誉,而不用心对后人的指导,迪奥在1955年,伊夫·圣·洛朗十九岁时刚到公司时就发现了他的天赋,并亲自指导培养他,为他提供机会。还有皮尔·卡丹第一个发布会也是在迪奥那儿完成的。此外,马克·葆汉(Marc Boham)、皮衣设计师弗里德里克·卡斯特(Frederic Castet)等其他设计师,也都是迪奥发现的天才。他的蒙田路被人美誉为设计师学校。

盛年的迪奥在他事业的鼎盛之际,于1957年10月在意大利疗养期间突发心脏病辞世,他留给了法兰西无限的悲痛和遗憾。

天才济济

迪奥的辞世,并没有影响他如日中天的品牌声誉和稳固的公司组织和经营。同年,圣·洛朗被任命为“CD”的艺术总监。

1958年1月30日,圣·洛朗发布了迪奥之后的第一个系列——“梯形线”系列大获成功,从此抚慰了法兰西乃至全世界为迪奥英年早逝而**的忧虑与悬想目光,亦稳定CD品牌的形象与艺术发展趋向。1960年,圣·洛朗应征入伍,1961年离开了CD,开创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1961年马克·葆汉(Marc Boham)入主CD公司,同年推出“苗条系列”,1967年发表“迪奥小姐”系列令全球瞩目。接着1967年的“婴儿迪奥”,1968年的针织系列,1973年开创现卖皮革先河。1969年,CD高级化妆品问世,1985年推出著名的“毒雾香氛”(Poison)香水。

1989年,意大利著名时装设计大师费雷(Gianfranco Ferre)加盟迪奥公司并发布第一个加盟后时装系列,直到1996年底,悍世玩童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也归附CD旗下。风风雨雨的半个世纪,CD一直在这些天才大师的悉心维护下,保持着它原有的品牌风格和魅力,CD依然象征着巴黎时装的精髓,依然是大众倾慕向往的品牌,与此同时,每位设计师又都给品牌注入新的活力。马克·葆汉在色彩运用上比迪奥时代丰富,他甚至采用了具有乡村气息的印花布,使CD时装年轻活泼而亲切宜人。和善开朗的费雷设计简洁而强烈,造型独具建筑感,他使法国时装的奢华、浪漫融进了意大利式的严谨和实际。

而最令世人瞩目的当是时下风头最健的设计师加里亚诺执掌“CD”帝国后所带来的一派令人振奋的“盛世景象”。

约翰·加里亚诺被称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他在1995年至1996年任“纪梵喜”总设计师期间重新擦亮了这块巴黎女装的金字招牌,正在人们企盼他有进一步的建树时,他突然间宣布离开纪梵喜,入主CD公司,这曾是1996年国际时装界最轰动的新闻。同是“CD”和“纪梵喜”品牌的幕后财团LYMH的决策层认为,加里亚诺的设计风格非常浪漫,服装造型线更接近迪奥风格。而加里亚诺本人则早就倾心迪奥,他曾一再地向LYMH集团主席表示:“迪奥是我的梦想。”而费雷的不再续约,终于为加里亚诺实现夙愿提供了机会,至今的合作业以证实:非凡的迪奥与非凡的加里亚诺的组合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和无限的期盼。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回复: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川久保玲

20世纪80年代早期来自日本的时装设计师川久保玲,设计风格前卫而反时尚,她的服装简洁、单一且具有现代意识,她大胆地向传统的西方服饰美学挑战,不追逐于流行的面料、剪裁及色彩,以强调体外空间的设计替代传统服饰设计中对人体本身的体现,其服饰中所反应的建筑理论与抽象美感,根植于日本的民族服饰。
  这位1942年出生的东京庆应大学教授的女儿,从美学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自由款式设计师。1973年川久保玲凭借她过人的勇气,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并取名COMMEDESGARCONS,法文意思是"象男孩一样"。1981年"象男孩一样"进军巴黎市场时,以其独有的机织面料轰动巴黎及国际时装界,折叠、皱缩而成的面料可任意打折;问世于1982年的针织服装,有意织成的网眼以各式不同大小孔洞,形成独特的表面风格。每一件服装无不体现着川久保玲的设计理念,即反时尚的服装哲学。

  "象男孩一样"是西方服饰体系与日本文化的混血产品,面料简洁朴素,在外形上强调平面及空间构成,在结构中融入现代的建筑美学概念,缠绕于人体的多层次结构,以及抽象的平面图案设计都在"象男孩一样"品牌服装中充分体现。面料与结构缝线则是她常见的表现手法。"象男孩一样"品牌服装的标志色调是黑色,平和、低调的黑以其特有的魅力,体现在川久保玲的设计中,借助无色系的黑来突出强调服装本身的结构构成。由于她的缘故,使原来仅限于晨礼服和燕尾服的黑色成为流行,黑色成为最时尚女人的永恒形象。

  她说:"黑色是舒服的、力量的和富于表情的。我总是对拥有黑色感到很舒服。"她对黑色的投入和奉献,使人对这位前卫的日本设计师产生了悲观或不祥的印象。她对服装设计独特的方向,使它总有墓地或屠杀的感觉。她经常被媒体批评,因为有时她展示的服装,就象是纳粹集中营的囚犯们常穿的无体型的宽松服,略作修改就组装上了舞台,因而常常激怒了公众。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服装观念。"我不喜欢显现体型的服装",由于她没有受过正规学院是绘画和裁剪的专业训练,所以设计师和传统之间无所拘束。1975年第一个专卖店在东京开张,川久保玲以她无以伦比的创造力,选择了一个建筑家、一个平面设计师、一位摄影师和一位花卉艺术家合作,并且请著名人士担纲她的模特。在每一个舞台场景中,她为她的COMMEDESARCONS的不断更新和注射新的生命力花费了大量心思,以确定品牌总是保持了它的现代边缘,让懒惰的公众能够关注它。

  每一次的与众不同,哪怕从香水的包装,到外面的展示和表演,都代表了一种冒险、一种大胆,或者说得更好一点,则是一个走得稍微快一点的时钟,挑战我们的传统,挑战我们的观念。她最有名的发布会,充满大的、黑的、方的服装,1982年震惊世人的乞丐服,如今已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占有一席之地。她的第一个时装发布会,也打破了时装界的一贯模式:用狩猎哀歌取代流行音乐,用古怪的化妆和不整洁的头发,将模特丑化。

  我们历来习惯了高级时装界的豪华和精致,无论什么面料,都要求那种绅士与淑女的高贵感,要求面料高档华贵,不能有任何瑕疵。而川久保玲的服装,真的很难用高雅形容。但这并不能阻挡她成为国际级的服装设计大师,并受到别的设计师的敬仰和推崇。

  她创造了一种风格,她是第一个挑战自我的时装设计师。她一直坚持用黑色,事实上,在欧洲和美国,一身黑势必较少的,人们不太喜欢如此深沉地去表现自己。黑色只是流行时尚中的一道家常豆腐,不会成为法国大餐。然而就是她,多年坚持,水滴石穿,终于改变了时装界那种坚如磐石的保守观念,黑色,成为时尚的主流。

  川久保玲的设计迥异于巴黎,乃至整个西方传统的服饰格调,有人称她为来自东方的、挥舞着武士道长剑的挑战者,但无论怎样,她的品牌"象男孩一样"一直为日本人所喜爱,并不断地吸引着西方人的注目。



[本贴已被 焦焦 于 2004-9-17 9:54:14 修改过]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回复: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高田贤三



五十多岁的日籍时装大师高田贤三(Kenzo Takada)坚信,“时间会向懂得等候的人打开成功之门。”这也是他创业三十年的写照。如今他已在法国拥有自己的时装王国,并在世界各地开设自己的Kenzo专卖店。

家庭背景:高田贤三出生于日本京都地区,在家中七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他从小就接触到父亲茶店中穿和服的商人,开始对服装和色彩充满好奇。当长大后的高田贤三向父亲表示要进东京的时装学校时,父亲坚决反对,因为在那个年代,剪裁和插花一样,都被看作是女人的事情。最后,母亲的支持使他得以进入东京唯一的时装学校就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三爱百货公司设计少女时装。

理想实现:60年代中期高田贤三来到法国求学,那时的高田贤三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为了解决经济上的问题,他什么都做过,其中包括工地工人。高田贤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向父亲及身边的人证明,自己加入时装界并非不切实际的一时冲动。1970年,高田贤三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时装店,从此步入巴黎这个时装大都会,并从中脱颖而出。

巴黎的东方设计

故乡和巴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交织是高田贤三不同常人的灵感的来源。他始终以巴黎为设计对象,而东方的影响时不时地得以流露。这种风格在他事业的开端就形成了。1970年,摆放在他第一间专卖店Jungle Jap(日本丛林)里的服装与大街上人们的穿着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他加宽了袖口,改变了肩膀的形状,使用的是全棉织物;和服设计中的平面理念在他的设计中随处可见。然而,他的风格很快被人们接受, 并且成为抢手货。他设计出的像万花筒般变幻的色彩和图案更是令人叫绝,被人称作“色彩魔术师”。

旅行者:高田贤三喜欢到处旅行,观摩当地文化,品尝地道的美食,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的创作主题。1964年末,他去法国马赛,轮船沿途停靠了许多城市,异域的风土人情在高田贤三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旅行、贴近大自然成为他一生的爱好。他希望“有一天可以抛下所有工作,背着小背囊,在没有预定的行程、没有预定的归期下,无拘无束地漫游”。

品性回归:在性格上,高田贤三是相当日本化的;而在生活层面上,包括度假的形式,他已经十分法国化了,喜欢我行我素,而较少日本人的传统习惯。高田贤三坦承,他年轻时生活在日本期间,对日本文化一点也不感兴趣,而更多地喜欢西方文化。但随着年事渐长,他开始追寻根的感觉,每次回到日本,与朋友交流,可以找到更多的认同感。对于亚洲文化和传统,他也有着愈来愈浓厚的兴趣。

香氛世界:高田贤三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款香水,从此他的时装王国变得更为完整。他的香水将东西方合为一体,是千百个回忆和最新感受的融合,也是骚动与平静的混合。

成就与将来:1999年6月,高田贤三在法国马赛举办了首次个人回顾展,用以纪念他三十年的创作生涯。对于将来,高田贤三希望在绘画上多花点时间,学习更好的绘画技巧。“当灵感来临时,我会把它画下来。”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回复:给大家补补课:P。。。时尚名家排排站~~~

卡尔文.克莱恩 Calvin Klein



含蓄内敛、注重轮廓线的设计主题是这位美国设计师 卡尔文.克莱恩 Calvin Klein 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那流利的线条,昂贵的面料以及纤细的造型,对今天那些意识到身体曲线美的现代女性是再合适不过了。

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带着为普通女性设计的服装跨进了美国时装界,但他最擅长的却是男式服装并成功地进行了男装革命。敏锐的洞察力使他将社会时尚融进了服装设计,而突发的奇想和大胆的创新使他的名声更加显赫。

在纽约举办的时装展示会上,克莱恩就大胆起用了资深女模特劳伦.赫顿(Laure Hutton)走台展示,引起了新闻传媒的关注。虽然主张用年长女性替换统治时装舞台的年轻女性的呼声愈来愈高,而第一个付诸于行动的却是卡尔文.克莱恩。
在卡尔文.克莱恩的故乡,优雅与活力就象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姐妹,犹如马裤配鞭,牛仔裤配长筒靴一样自然贴切。去年秋天克莱恩的广告中有一个特别令人难忘的镜头--一位身着骑车人茄克衫的特写--向痴迷克莱恩的电视观众透露了一个信息--这位颇有争议的时装设计大师又有行动了!

克莱恩自因不满质量而关闭了第一条男式服装生产线以来,五年中没有设计过男装,一直想举办一次与其严格水准相符的时装展示会,他说只要找到合适的生产商就实施这个计划。 带着这种追求他去了意大利,那里有用最先进的纺织技术生产出来的超轻合成织物,克莱恩惊喜地发现他可用这种面料制作男人们喜欢的衣服,于是在他自己空了多年的衣橱里便挂上了这种衣服。在最近一次时装展示会上,那款手感极柔顺的茄克衫巧妙地打破了男装硬挺拘谨的传统。 "我就喜欢与传统相悖的织物"克莱恩说。看来,他设计的那些日常穿着的休闲服确实反映了他最近公开的悠闲舒适的设计思想。茄克衫比以前要长但在腰部略收紧,为与常规体形相协调,克莱恩将裤子宽大的折裥拆去了。这种新款式既保留了英过服装的优雅,又是绝对的时髦。肩部宽而不呆板,贴袋更是茄克衫舒适悠闲的点缀。克莱恩所有的时装展示都体现了"简洁"的艺术,让人看上去优雅轻松且做工考究,从省缝、褶皱到纽扣、衬里都不难看出技术娴熟的成衣商的工艺质量。 比起拉尔夫.劳伦和唐纳.卡兰,卡尔文.克莱恩更能辨出美国时装的独特之处。传统的美国时装式样简便而耐磨,而最受欢迎的却是适宜运动时穿着的服装而不是夜礼服,这就是为什么进入决赛阶段的美国影后大都不愿穿美国款式服装出席奥斯卡的原因,当然她们在白天或参加豪华晚宴时还是要穿的,其他的知名女性也不例外。
卡尔文.克莱恩也确实设计过几款晚礼服,但大多采用略带闪光的透明面料,适宜小巧玲珑的女性穿着,而他却并不致力于"礼服"的设计,因为生活中的其它"重大活动"实在太繁琐了,他悉心研究的时装可以从早穿到晚,包括挤车、上班、在家里也可穿着。 卡尔文.克莱恩比任何一个设计师更懂得将时代融进服装,他设计的款式简单的都市服装实现了我们都市市民十分向往的宁静生活的愿望。这种服装简单易穿,秋冬季穿在雪纺绸连衣裙外面的安哥拉羊毛外衣手感轻软;一袭藏青色薄型全毛皱呢素色长裙悠闲适意。 一般人对克莱恩废除了男女服装的些微差别都不太注意。他用悬垂感较强的面料设计的女装手感柔和,而这些面料以前都是用以制作女装的。比普通羊毛更悬垂的全毛斜纹呢、高级透气的薄型全毛皱呢以及交织羊毛开司米都是克莱恩钟情的衣料,他采用的沙色和蓝灰色也是受女装的影响,既上品又不花哨。 这种信念几乎左右了克莱恩所做的一切。在他的男女服装展示中所采用的都是那些令皮肤感觉十分舒适的面料,剪裁非常合体,色彩高雅,质地精良,不用过多地装饰。"我设计的衣服强调的是身体对它的感受,即织物的悬垂或飘逸"。然而在最近一次展示会中,克莱恩悄悄改变了设计宗旨,展示会着力渲染了皮革、细条子弹性羊毛、宽松羊毛衫以及斜纹粗棉布的魅力--XG、创新、正如克莱恩所说"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冲破传统桎梏而又咄咄逼人的方式促进了男装的演变。
" 为了男装的革命,克莱恩新办了一家创意合伙公司,与Richard Avedon联手创意了一则"我只穿卡尔文"的牛仔裤广告,并拍摄了同样引起争议的骑车镜头;又与著名的肖像摄影师携手创立了简单但惹人注目的黑白图像--一位穿着他设计的新款时装的男人,他那舒适悠闲的神态就象是在自己家里,他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件衣服我已经穿了很久很久了。 克莱恩设计的似乎穿旧了的男装款式对包括他妻子在内的女性也颇有吸引力。他得意地说:"凯丽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穿男装的女人"。
从此克莱恩开始缝制男式女装,难怪他的顾客都喜欢穿那种滑爽的卡尔文.克莱恩男式便上装或柔软光洁的男式宽松羊毛衫。 克莱恩总想通过自己做的事让别人记住他,这个愿望促使他在加利福尼亚的新港海滩、马萨诸塞州的切斯纳特山以及棕榈滩等地新开了几家卡尔文.克莱恩专卖店。经知名建筑师Peter Marino的设计,商店的硬木地板及银灰色调的装饰都能如实反映卡尔文.克莱恩的美学观点,及卡尔文.克莱恩时装的高雅和自信。 克莱恩认为用自己的创造来表现真实的自我并不是件难事,他说这是由于他用"心"来设计的缘故,并腼腆的补充:"所幸的是,我想穿的也正是别人喜欢的款式"。他的崇拜者指出,如果说克莱恩总能预测人们的需求,也许是因为这位出生在纽约布朗克斯区的服装设计大师(现年四十九岁,拥有十亿资产的企业)不受昙花一现的流行趋势的影响,专门设计出与他自己形象相符的款式的缘故。

[GLOW=255,pink,2] 。。生命就像一座辉弘的城堡。。。 。轻轻一触。如灰尘般溃散。[/GLOW]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