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贴图][原创]07元旦湄洲岛,崇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贴图][原创]07元旦湄洲岛,崇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湄洲岛位于福建“黄金海岸”中部,交通部确定的全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的湄洲湾口,全岛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年均气温21。C,海岸线绵延30公里。湄洲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捷,自古以来就是闽台交往的桥梁。

  造化钟神秀,大自然赐与了湄洲岛得天独厚的风光和自然资源。岛上风光秀丽,碧海蓝天、金沙绿林、青山怪石交织成一幅俊秀多姿的画卷,是旅游度假、海上观光的理想乐园。

  湄洲岛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闻名遐尔的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千年氤氲的妈祖庙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被誉为“东方麦加”,这构成了湄洲岛开发建设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暮色下的小船,总是让人牵动


此主题相关图片

鲤鱼十八节,据说是当年妈祖被打败鲤鱼精的化身


此主题相关图片


拇指石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登高远眺全岛

此主题相关图片

黄金沙滩


[br][br][fly]水煮活鱼[/fly][br][br][move][glow=300,red,2]有志者事竟成[/glow][/move][br][br] 子非鱼,子非鱼是一条怎样的鱼 或者河流才是我们飞翔的舞台 波面辽阔,太多的记忆我们无法触摸 一条鱼,一条鱼如此热爱。逆流而上 三月的风擦着山之巅久久回旋。春水太皱 岁月太老。我所知道的鱼群因此而博大 子非鱼,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TOP

re:崇 武 古 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

崇 武 古 城

位于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TW海峡,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视师崇武,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传为戚所书。清顺治八年(1651年)郑成功驻此抗清,传有"马蹄石"遗留。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以及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栗等人的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道。墙上有墙堞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四面设城门,内门每扇高3.2米,宽1.3米,前门每扇高2.6米,宽0.9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城门两道,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外加设照墙。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了望台。四面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内的十字大街相接四个城门,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又加高1.3米。这些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明代守丞丁少鹤曾有诗句赞道:“孤城三而鱼龙窟,大岞双峰虎豹关”。

  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经在明代倭患其间首当其祸,屡遭进犯;亦曾失利陷城,铁马哀鸣。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这里的“护龙官”、“崇山官”、“崇报祠”、“元饲宫”、“十二爷官”等,都是古城军民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崇武建城之初,由各地抽丁防守,至今还有“百家姓,万人丁”之称(现尚有98姓氏),兵士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为捍卫古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史书记载,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倭寇一千多人从大山登陆,烧杀抢掠。崇武的千户张荣率领军民奋起抗倭,力战身死,终于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却一场灾难。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正月,倭寇偷袭崇武城,全城军民浴血奋战,由于孤立无援,粮尽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无恶不作,令人发指。明朝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亲临崇武,指挥剿倭,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十年倭乱平定后,崇武也成了东南沿海的重镇。

  此外,崇武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她还曾目睹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TW,目睹崇武军民随人民解放军扬帆南征,解放祖国南大门厦门岛,目睹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

  古城的军民兵士骁勇善战,令人精神振作;古城的文人雅士,深切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对故园的热情讴歌,引起了后人的强烈共鸣。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著名诗、书、画名家黄吾野所书。黄吾野曾经“十年避乱别江湾”。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倭患平定,黄吾野重返家园,他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浑气势,照见先贤的英风。


此主题相关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

[br][br][fly]水煮活鱼[/fly][br][br][move][glow=300,red,2]有志者事竟成[/glow][/move][br][br] 子非鱼,子非鱼是一条怎样的鱼 或者河流才是我们飞翔的舞台 波面辽阔,太多的记忆我们无法触摸 一条鱼,一条鱼如此热爱。逆流而上 三月的风擦着山之巅久久回旋。春水太皱 岁月太老。我所知道的鱼群因此而博大 子非鱼,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TOP

re:舒心就好`懈意就好~~

舒心就好`懈意就好~~
俺乃万花从中过 ~~~片叶不沾身也`~~~ QQ:26982941

TOP

re:广化寺的塔,绕其行走能什么什么的~~...

广化寺的塔,绕其行走能什么什么的~~

座落在市区西南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闽中古刹,被评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寺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后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赐名“灵岩寺”,宋太平 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广化寺”。

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僧众达千余人。山门若市,香客如云。现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制重修的。近年来,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广化寺又进行全面的整修扩建。总面积三万二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已达一万六千多平方米,整个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为藏经阁)、祖堂(上为卧佛阁)为中轴线,坐北向南,全长385米,气势磅礴。两侧翼建有宽敞的百柱廊庑,把整个建筑群紧密地连成一体。寺的整体结构严谨,布局匀称,表现出闽南古寺院建筑传统风格。寺内有赵朴初亲笔题写的“万德庄严”匾额。左厢依次为卧佛阁帝的功德堂、溪声阁、水云乡、尊客堂、伽蓝殿、五观堂(上为库房、后为香积厨)至钟楼;右厢依次为卧佛阁旁的般若堂、看山楼、方丈、烟霞窟、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至鼓楼。左上方新建了一座宏伟的观音阁,内供一身高达八米的观音像;右上方新建小南山地藏殿。

在寺前左侧普门庵前,还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仿木楼阁式释迦文佛塔,五级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内壁嵌有石级,供人登援,可至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双头羽人、飞天乐伎和花卉鸟兽等图案,精致美观。塔檐仿砖瓦雕刻,有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THERE WAS A TIME WHEN THE WORLD ASKED ORDINARY MEN TO  DO EXTRAORDINARY THINGS.

TOP

re:湄洲岛我也去了的,,那里的海,真叫一个美...

湄洲岛我也去了的,,那里的海,真叫一个美。好清澈哦,当时站到海边我就傻了,完全一副刘姥姥的样子。。哎,,汗啊,亏我还长在海边的。多怀念以前的自然沙滩和幽蓝海域
在草地上坐了一下午,看夕阳渐暮,送鸟儿归途,站起身,绿了屁股。

TOP

re:是啊,那的海真叫人难忘,高中的时候和同学...

是啊,那的海真叫人难忘,高中的时候和同学去海边扎营,半夜里烤地瓜..海水好清澈,家里还一大堆从湄洲岛背回来的石头呢..
有事儿,没事儿,灌灌水才是正经事儿......

TOP

re:你们春节回家吗?

你们春节回家吗?
退一步海阔天空

TOP

re:回,同行?

回,同行?
THERE WAS A TIME WHEN THE WORLD ASKED ORDINARY MEN TO  DO EXTRAORDINARY THINGS.

TOP

re:ok~

ok~
退一步海阔天空

TOP

re:呵呵。

呵呵。
退一步海阔天空

TOP

 11 12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